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48(1 / 2)

加入书签

说,除了88高炮外德军也是对其束手无策,甚至在实战中还多次出现“玛蒂尔达”坦克辗毁德军反坦克炮的战例。

要知道“玛蒂尔达”坦克沙漠里的大多时候只能以10公里的时速前进,这速度只比正常人的步行速度快一点人步行时速大慨7公里。

即便是这么慢的速度,它还是能直接辗压德军反坦克炮这也就意味着它在战场上根本不惧敌人的任何反坦克武器,任凭德军反坦克炮将一发又一发的炮弹砸向其正面装甲,就算是近距离也不屑一顾,英军甚至还不愿意浪费子弹和炮弹而选择用履带将敌人的反坦克炮辗毁。

如果不是因为德军手里有88高炮,秦川有理由相信德军会像意大利军队一样被英军赶下海。

“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三号坦克的机动性”秦川问。

毕竟速度是“三号”坦克的长处,而这也恰恰是“玛蒂尔达”坦克的短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是常识,而具有速度优势往往可以机动作战。

斯莱因上校摇了摇头:“这一点我们也考虑过,问题是玛蒂尔达后部装甲也有50厚”

这变态秦川不由在心里骂了声,要知道“三号”坦克正面装甲才47。

秦川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三号”至少必须逼近“玛蒂尔达”500米才能对其构成威胁,而且还要对着它的后部装甲才可以。

注:此时“三号”坦克装备的37坦克炮是ak36反坦克炮的改型,它在500米距离的穿深勉强达到50

于是这机动作战就玩不转了因为任何时候,“玛蒂尔达”只需要在某地摆开阵势就可以无视德军“三号”坦克的骚扰,甚至就算“三号”从后部偷袭也占不了便宜。何况英军还有许多2磅甚至6磅反坦克炮掩护。

想到这里,秦川不由沉默了,气氛立时就变得有些尴尬。

过了一会儿,奥尔布里奇上校见秦川还是没有动静,他嘴角就露出一丝不屑的笑意,似乎在说这个“传奇中士”也不过如此。

“看来”奥尔布里奇上校说:“我们就只有构筑一道防线,然后以防御工事及英国人的6磅反坦克炮挡住他们”

“6磅反坦克炮同样很难做到”斯莱因上校反对道:“它至少得在300米左右才可能击穿玛蒂尔达的正面装甲”

300米,这对于慢得像蜗牛一样的“玛蒂尔达”也只需要2分钟而且这还只是有可能,因为这其中还会发生跳弹,另外英军也肯定会用火炮对德军反坦克炮进行压制。

于是可以想像,这么打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德军勉强能击毁几辆“玛蒂尔达”,但大多数“玛蒂尔达”都会带着英军步兵突破德军的防线接着展开大屠杀。

“可是我们还有其它选择吗”奥尔布里奇上校说道:“我认为我们唯一的胜利的机会,就是在敌人乘敌人突破我们防线的时候利用三号的高机动性从两翼包抄敌人的后方”

这个计划有一定的道理,简单的说就是用防线上的步兵和反坦克炮对付英军的“玛蒂尔达”,然后用“三号”坦克包抄敌人的步兵和炮兵。

“他们会用反坦克掩护侧翼的”斯莱因上校说。

“是的”奥尔布里奇上校说:“所以这是一场硬仗,就看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了”

秦川知道奥尔布里奇上校这是孤注一掷,或者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德军的确也有这种与敌人拼死一搏的素质和作风,而且在战场上往往还能取得成功,原因是他们对手不具备与他们相匹配的勇气而临阵退缩。

但秦川却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活下来的机率也很少。

“或许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秦川说。

正文 第九十八章 重量差

“除了速度这个优点外,三号坦克还有一个优势”秦川说:“那就是重量轻”

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玛蒂尔达”坦克之所以会有那么厚的装甲都是用重量堆出来的,这也是它速度慢的原因之一。

“可是”奥尔布里奇上校疑惑的问:“这对我们有什么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秦川反问着奥尔布里奇上校:“我们在路上是否有一辆坦克陷进沙土里了”

“是的”奥尔布里奇上校点了点头,随后就笑道:“中士,你不会是想利用松软的沙子使玛蒂尔达坦克深陷其中吧英国人不会这么傻的,我们骗不了他们”

斯莱因上校也点头赞同道:“玛蒂尔达坦克也常常陷入沙土里无法动弹,所以他们会很小心”

“我知道”秦川说:“但如果我们的坦克能平安驶过不会陷在其中呢”

闻言奥尔布里奇和斯莱因上校不由一愣。

“你是说,用我们的坦克做诱饵”斯莱因上校说。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也许英国人很小心,但如果英军坦克正在追杀我们,而且分明看到我军坦克可以安然无恙的驶过那片区域”

“于是他们就会想当然的以为那片区域是安全的”斯莱因上校接嘴说道:“也就是他们以为自己的坦克也一定能开得过去”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这就是人的惯性思维,再加上在紧张的战斗中而且还打败了强敌处于胜利的亢奋中,自然就会放松警惕和戒备。

“可是”卢卡斯插嘴道:“又怎么能让我们的坦克安然无恙而英国人的坦克却会陷进去”

奥尔布里斯上校和斯莱因上校没说话,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这要做起来的确不容易,但却又不是不可能。

因为“三号”坦克战斗全重195吨,而“玛蒂尔达”坦克战斗全重265吨这中间有7吨的重量差。

想要达到秦川所说的效果,也就是“三号”能过而“玛蒂尔达”不能过,就要在这7吨的重量差上着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