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82(2 / 2)

加入书签

曼施泰因站在指挥车上往前一挥手,下令:“前进”

早已启动做好准备的装甲车、汽车和坦克就“隆隆”的像潮水般的朝缺口涌入。

秦川带着第一步兵团搭乘着汽车、半履带装甲和边三轮等跟在队伍中。

前进时秦川一直觉得很奇怪:德军大部队从空隙中实施穿插时折腾出的声音不算小,坦克汽车的马达声、马嘶声、履带声等等,虽然此时是在黑夜里但是苏军应该有所反应才对,但直到现在苏军还是没有一点动静。

后来秦川才知道,这是因为苏军把这些互相认为是对面自己人闹出的声音前方第47集团军以为这是后方第51集团军在调动部队,后方第47集团军以为那是第51集团军的增援部队。

直到德军从空隙中穿插过去绕了个弯走上公路,接着对苏第44集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的时候,苏军才幡然醒悟。

但这时已经太迟了苏军第44集团军根本就没想到位于二线的他们会遭到敌人进攻,而且因为政委梅赫利斯的命令他们根本就没有构筑工事。

就像之前所说的,构筑工事被认为是种懦弱的行为、是在浪费时间浪费力气,士兵们应该把力气留着对德军发起进攻。

于是德军在这里就毫不容情的对苏第44集团军展开了一场大屠杀的,士兵们在装甲车和轻型坦克的掩护下冲进苏第44集团军的阵营就是一阵猛打猛杀,又是子弹又是炮弹的打得还在帐篷里睡觉的苏军一片惨叫。

许多坦克和装甲车甚至都开火,直接用履带将那些简陋的帐篷辗得粉碎,当然也包括在其中来不及逃出来的苏军士兵。

有些苏军士兵慌乱中举起双手投降,但他们却不够聪明德国人正是穿插作战,带上俘虏对他们来说只会是累赘,尤其此时的穿插才刚刚开始,所以没有半点迟疑,一排子弹过去那些苏军士兵就被打倒在地。

在战斗正在进行的时候,主力部队则没有一刻停留的沿着公路继续往苏军纵深推进。

德军一开始是以第50步兵师、第28猎兵师、第22装甲师这样的序列推进,秦川的第一步兵团被编入第22装甲师用作预备队。

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有考究的:曼施泰因估计穿插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生一场战斗,要么撞上敌人的援军要么撞上敌人的第44集团军事实是撞上第44集团军。

所以把擅长打阵地战的第50步兵师安排在最前头,在一个装甲营的配合下掩护主力部队实施突破。

这样一来,序列就自然转变为速度最快大多装备轻武器的第28猎兵师走在最前头,战斗力最强的第22装甲师走在中间,速度较慢却拥有重武器适合打硬仗的第50步兵师尾随其后。

显然,这是一个合理的安排,因为可以让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目标穿插。

然后不到半小时就有了第一次“艳遇”,走在前头的第28猎兵师迎头撞上了一队苏军的补给队。

第28猎兵师师长马克西米利安兴奋的向曼施泰因报告道:“将军,是几十车的燃油,应该是从高加索方向运来的”

曼施泰因听到这个报告时却表现得十分淡定。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兴奋,少将”曼施泰因说:“苏联人的坦克用的是柴油,而我们用的却是汽油”

“不,将军”马克西米利安少将报告道:“这些是汽油”

“你确定是汽油”曼施泰因眼睛不由亮了起来。

“是的”马克西米利安少将回答:“我问过苏联汽车兵,他们告诉我这些汽油送往前线是给汽车以及瓦伦丁坦克使用的”

正如之前所说的,苏军不仅装备有“t34”坦克还装备有英、美援助的坦克,而英、美援助的坦克都是使用汽油的。

“干得好,少将”曼施泰因回答:“我感觉我们离胜利更近一步了”

放下电话后,曼施泰因就自言自语的说了句:“我爱死那些英国坦克了”

正文 第五百七十九章 责任

德军突破苏军防线的消息传到报刻赤指挥部,司令员科兹洛夫不由惊呆了。

“德国人突破我军防线”科兹洛夫兀自不敢相信:“可是我们在前方有三个集团军,而防线只有18公里宽,他们怎么可能突破我们三个集团军驻守的防线”

“第47集团军前进得太快了,科兹洛夫同志”第51集团军司令波格丹诺夫少将报告道:“而我们第51集团军被挡在弗奥多西亚无法动弹,德国人就从我们中间的空隙穿过突袭了第44集团军”

“第44集团军损失了多少人”科兹洛夫问了声:“不知道,科兹洛夫同志,我们现在还没有和第44集团军联系上,也没能统计出死伤人数,到处都是尸体和伤员这里简直就是地狱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德国人肯定从我们的防线穿过去了,而且兵力不少,至少有一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

科兹洛夫缓缓放下了电话。

科兹洛夫并不是一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事实上,他甚至可以说是个军事经验丰富的人:他毕业于高级步兵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时期,历任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过与白卫军作战和与巴斯马奇匪帮作战,之后又历任师参谋长、师长一步步升到今天这个集团军司令。

从低级军官一步步升上来的人一般军事理论都相当扎实而且也很少理论脱离实际。

但科兹洛夫还是被归类到“平庸”一类,这是因为他完全屈服于此时苏联的军政体系不作任何抗争这其实也情有可愿,梅赫利斯对于苏军将领来说是个极其恐怖存在,他在此之前就执行过对军官团的清洗将大批大批的苏军将领押到行刑队面前。

就像不久前,参谋长托尔布欣就因为反对梅赫利斯马上就被解除了职务。

科兹洛夫由此就意识到自己如果反对梅赫利斯的话,同样也不会有好下场。

这只能说是科兹洛夫短视。

如果科兹洛夫够聪明的话就应该知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形势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战争爆发之前科兹洛夫这样顺从梅赫利斯或许是正确的,因为不会有什么外力来检验梅赫利斯的做法是对是错,也不会有什么很明显的后果。

但是

战争爆发之后尤其是苏德战争已经打到了关键时刻谁都不敢轻易承受失败和损失的时刻,重点毫无疑问的是战争而不是梅赫利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