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93(1 / 2)

加入书签

黑,德军部队就从索廖内机场出发直扑新罗西斯克。

新罗西斯克之所以会成为战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它是苏军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英国从埃及方向运往苏联的军援就是在这里上岸然后再通过北向的铁路运往苏联和各地的,占领了这里不但意味着切断了这条补给线,更意味着占领了通往外高加索地区的山口。

七十多公里的路程,德军的先头部队用了三个多小时也就是十二点才赶到。

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坦克在夜里行军十分困难,尤其编入部队行军的还是苏、英、美、德、捷克这么多国家的混搭坦克,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

这种不统一的装备使德军看起来有些像乌合之众,但看起来是一回事,真打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坦克虽然十分混乱,但驾驶坦克的却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反而是苏军的部队,即便是被称作山地师的精锐部队也是没有战斗经验的兵。

“苏联人把防线设在城外三公里处”曼施泰因指着侦察部队送来的地图说道:“防线从黑海一直到高加索山脉,五公里长,一公里纵深,骑兵师安排在最后”

“具体兵力布署是怎么样的”斯莱因上校问了声。

“我们不知道”曼施泰因回答。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因为苏联人自己也不知道”

开始军官们还不明白曼施泰因说的这句话,经过解释后才知道原来德侦察兵抓了几个俘虏想从他们嘴里问出情报,可是得的却是一片混乱甚至自相矛盾的情报。

德侦察兵不甘心,又抓了几个俘虏还是这种情况。

后来侦察兵们才明白这并不是苏军俘虏欺骗他们,而是苏军士兵自己都不确定自己的部队负责驻守哪个位置苏军的命令下达是比较草率的,他们通常是以口头指示的方式解决矛盾,根本就没有为部队下达详细的书面计划书和时间表,这直接造成苏军在新罗西斯克防线的混乱。

比如,用于进攻的三个师认为自己明早就要启程前往进攻索廖内,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的物资和装备尽量往前运进入负责防守的第20山地师的防线,第20山地师发现后续部队进入自己的防线又怀疑自己是否在错误的地点上构筑工事,于是又有些部队又把防线往前推移。最终连苏军士兵自己都有些稀里糊涂的。

最后德军侦察兵就只能放弃了因为他们无法搞清楚连苏军士兵都没弄清楚的东西。

这当然又为德军军官增加了些笑料。

“也就是说”曼施泰因指着地图说:“他们四个师的部队拥挤在防线至新罗西斯克三公里的范围内,而且他们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我们来了”

这似乎有些很难理解,因为此时的德军有一百多辆坦克,它们在行军路上的动静可不小,只要随便在索廖内与新罗西斯克之间安排几队侦察兵就能发现德军。

但苏军就是没有做这个工作,因为他们得到的命令是朝索廖内发起进攻,他们一点都没想到德国人会发起反攻。

“歼灭这些部队”曼施泰因最后说道:“我说的是歼灭而不是击败,因为如果仅仅只是击败他们他们会逃回外高加索地区成为我们新的麻烦”

正文 第六百零一章 穿插

要击败比较容易,要歼灭就困难得多,因为这要阻止苏军逃走。

但这对德军来说却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们手里有五百艘两栖登陆船

苏联人早该从德军登陆刻赤海峡时就吸引教训,知道海水已阻止不了德军,但他们只是想当然的以为这种两栖登陆船是德军用来横渡刻赤海峡的,在其它战场就不会有什么人作用。

于是,第一步兵团在距离苏军防线还有两公里的时候就开着两栖登陆船再次回到海里,船上满载着弹药。

与船队一起下水的还有二十辆“四”号坦克,只不过这些坦克不一会儿就被船队远远的抛在了后头两栖坦克的水下速度与两栖登陆船相差太多了,它只能作为第二梯队。

然后,为了不让苏军发现海里两栖登船马达的声音,正面的德军就展开了进攻。

先是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照亮了防线上苏军惊慌失措的脸,随后就是一片片炮弹在呼啸声中朝苏军阵地砸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炮弹大多都是德军在索廖内缴获的。

对于这些炮弹,曼施泰因的命令是:“不要担心它们不够用,因为前面还会有更多”

曼施泰因这话说得没错,高加索地区尤其是外高加索地区,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还一度被认为是苏联最安全的地方。

说它“最安全”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德军通往外高加索就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从海路,也就是经地中海进入爱琴海过黑海海峡到达黑海。

可这条路显然是不通的,因为地中海有英、美强大的海军在那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何况苏联在黑海还有一只舰队。

另一条就是陆路,从顿河经北高加索跨过高加索山脉到达外高加索。

历史上德军进攻外高加索走的就是这条路,为此希特勒还专门训练了几个山地师用于夺取高加索山脉。

问题就是苏军同样也训练有山地师,而且这些山地师大多都是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高加索人。

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海鸥低速战机在高加索地区空战的优势,使擅长闪电战的德军在这里寸步难行最终以失败告终。

考虑到这些因素,苏军就将一部份工业搬迁到外高加索。

这种做法应该说是正确的,因为一旦德军进攻高加索地区,驻守在这里高加索方面军就很难得到来自北方的补给,而英、美的炮弹、子弹及装备都有苏军不同,所以虽然能从英、美得到补给也很可能会出现补给困难的局面。

因此,外高加索就必须能生产炮弹、子弹、枪械、火炮,甚至是坦克以实现自给自足。

一个天然屏障加上能够自给自足的工业,再加上外高加索气候温暖、物产丰富,还有几乎用不完的石油,于是外高加索就算是被封锁几年都不会有问题,反而会越打越强,这里的工业甚至还成为苏军反攻时的重要供给基地这也是史上德军在高加索折戟的原因之一。

注:高加索山脉挡住了来自北面西伯利亚的寒流,又聚集了从南面黑海吹来的温暖的海风,所以气候十分温暖,最低气温不低于5度

只是谁也没想到,秦川却想到了另一条路:越过刻赤海峡高加索山脉侧翼登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