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08(1 / 2)

加入书签

离,如果它不是正对着目标的话,两翼测出的距离必然会是一大一小,我们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微调了”

汉娜的说法让康拉德和秦川侧目,先不说这种方式能否使其最终准确的命中目标,至少这想法已使“自动寻找目标”这种跨时代的理念从“不可能”转为“可能”了它更容易做到,可以想像并不复杂,而且也的确会朝目标方向微调。

过了好一会儿,康拉德才回过神来,然后感叹道:“哇哦,少校,你几乎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以为自对v1的了解已经够多了,但现在发现我们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

秦川能理解康拉德的这种想法,这就像学习一样,学到的东西越多就会越发现自己有多无知。

当然,在秦川眼里,他当然知道也一直知道v1不过是刚刚起步,或者也可以说是原始。但对于康拉德来说,他以为已经掌握了地球上最先进至少是在这方面最先进的技术了,以为这就是v1的终结了,然后猛然间发现其后还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等着他去探索、研究。

“那么,其它方式又是什么”汉娜带着期待的眼神问道。

“你应该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其它方式,汉娜”秦川说:“就像我们用无线电制导容易遭到敌人干扰一样,这种雷达制导同样有可能遭到敌人干扰”

“是的”康拉德点头说道:“用其它方式制导从某种程度来说就可以避免被敌人干扰,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目标发动机的红外线制导这样在雷达受干扰时就可以换一种制导方式使其继续正常工作”

秦川听到红外制导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此时的德国研究红外已经有段时间了,具体应该说是在三十年代,主要研究方向是夜视仪以使各种装备拥有夜战功能,磕磕碰碰走了许多弯路,最后终于赶在二战时为反坦克炮和坦克装上了夜间瞄准设备,据说还有一种单兵红外夜视仪,因为是在夜里使用的,所以被称作“吸血鬼”。

不过同样因为装备时间太迟、规模不达而没有发挥多少作用。

“少校”接着康拉德就笑了起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成功研发出这种装备,我们不但能阻止敌人的b17,还可以把它应用在其它方向,比如敌人的军舰、坦克等等,你真是太让我吃惊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它简直上帝,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了”

顿了下,康拉德就问着秦川:“少校,跟我们一起吗”

“什么”秦川不明白康拉德这话的意思。

“我打算把研发基地设在阿尔及利亚”康拉德说:“就像以前一样”

秦川明白康拉德要把基地设在阿尔及利亚的原因,163是用来对付b17的,而现在最常见到b17的地方就是阿尔及利美国这轰炸机三天两头的就闯进阿尔及利亚肆无忌惮的进行轰炸。

秦川看了看汉娜。

秦川很想跟他们一起去,这一方面是因为阿尔及利亚显然比东线安全,另一方面他知道汉娜做为一个试飞员肯定也要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就像研究v1一样,无人飞机是由试飞员调试出来的。

但是

“抱歉,我不能跟你们一起去”秦川说:“我在那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说能起到什么作用的话,就是做你们的警卫,而这个很多人都可以做”

秦川说是实话,就像之前所说的,他能提供的就是发展方向。

汉娜脸上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因为她同样也是一个为自己工作尽职的人。

正文 第六百三十二章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当天下午康拉德和汉娜就启程赶往柏林,他们在柏林做些准备工作之后就会带一支研发队伍前往阿尔及利亚进一步开展对163的改进工作,改进方向当然就像秦川所说的那样,首先是进行近炸引信及电视制导结合,更进一步的就是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

可以想像的是前者很快就能实现,因为那差不多就是为v1装上一个近炸引信,后者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秦川想的当然不是这个,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汉娜道别时脸上的几分惆怅、几分无奈又带有几分兴奋。

惆怅和无奈很好理解,这是离别应有的表现。

兴奋对于秦川来说也能理解从某方面来说汉娜是个工作狂或者也可以说是个典型的爱国主义者,这可以从她试飞事故被撞伤的最后一刻还用纸和笔画下事故原因以及担心b17的危机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当秦川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或者也可以说汉娜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之后,自然就会兴奋并对将来在阿尔及利亚的实验充满了期待。

有时,秦川忍不住会这么想:汉娜这次不远千里的赶到巴库到底是为了见他,还是为了解决b17的危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秦川更偏向于第三个答案,因为汉娜在试飞事故认为自己再也醒不过来时,画下草图的同时又给秦川留了言。

然后秦川又会想为什么不是先给自己留言再画下草图呢是不是把工作看得更重要呢

接着秦川又觉得自己有些好笑,不过两天的接触就变得有些儿女情长了。

其实即便汉娜把工作看得更重些,秦川也能理解,因为这个工作的性质不一样,它关系着德国千千万万人的生存乃至德国的命运就像秦川也决定留在巴库而不是跟随康拉德去阿尔及利亚一样。

这可以说是处于战争状态中的一种无奈:无论什么事都必须以国家为重,个人利益是如此微不足道。

不过秦川留在这也没什么事可做,因为外高加索的局势已逐渐稳定了下来。

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希特勒从后方抽调了三个保安师进驻外高加索,这三个保安师一个负责塔曼半岛,一个负责黑海沿岸港口,还有一个负责巴库。

虽然保安师的口碑不怎么好,但他们毕竟是专业这其中主要是对付游击队,德国国防军的士兵虽然能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杀并一次又一次的击溃苏军,但对付藏身于百姓中的游击队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把对方当百姓还是当军人。

而保安师却是个中好手,他们的进驻就让第11集团军的士兵脱离了繁琐的事务专心构筑防线,于是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