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16(2 / 2)

加入书签

从科特卢班起,德军的穿插其实已经使自己深陷重围了第21装甲师这么做虽然切断了斯大林格勒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之间的联系,但自己也处于两面受敌的尴尬境地:北面是敌人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南面是斯大林格勒驻军。

可以想像,突入科特卢班段的德军随时都会遭到苏军的两面夹攻。

因此,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德军必须要在这一段挖出一点空间来构筑两条“背靠背”的防线。

第21装甲师现在要做的,就是抢先一步打开这个空间。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开着坦克一路往南几公里并进行火力试探,到达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圈时或者是遭遇苏军顽强抵抗时就可以停下脚步了。

不过这个举动却把斯大林吓得不轻,因为此时驻守斯大林格勒的只有苏第62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的残余军队他们大部份兵力都在外围防线上被德军歼灭了,此时虽说有两个集团军,但总兵力只有9万人。

于是斯大林马上就给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发了封电报:“斯大林格勒的形势急剧恶化,敌人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三面包围,前锋距斯大林格勒只有3俄里1俄里等于106公里。如果北部集团军不立即朝敌人发起进攻,那么斯大林格勒很有可能在今天或是明天就有可能被攻占。所以,应要求位于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队司令员立即突击敌人和援助斯大林格勒军民,不得有任何延迟。现在延迟就等于犯罪”

但朱可夫的看法却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兵力不足准备不够

这还要从南方集团军群朝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说起。

德军是三个集团军群也就是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由北至南的排列组成一条大致平整的防线与苏军对峙。

这样如果是原地不动那就没问题,各自守着自己的防线互相掩护友军的侧翼。

或者,如果德军的物资和兵力足够三个集团军群同时发起进攻的话也不会有问题,三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互相掩护。

问题就在于德军在莫斯战役的失败后短时间内无法集聚如此多的物资和兵力供三个集团军群同时进攻。

事实上,德军只够让南方集团军群发起进攻。

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南方集团军朝前进攻时自然就会形成一个突出部,而且随着南方集团军在前线取得的胜利越来越多部队越来越深入敌人腹地,侧翼就会越来越长而且极易遭到敌人穿插包围。

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因为这不仅会威胁到南方集团军群的后勤补给线,还会切断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

但这个问题却被德军十分有创意的解决了。

方法就是沿着顿河进攻顿河是从哈尔科夫往东南方向流向斯大林格勒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巧合,也就是德军巧好是计划从哈尔科夫发起进攻,苏联就抢先一步从哈尔科夫发起反攻。

德军将苏军的反攻打败后,顺势就发起了早就计划好的进攻一边进攻一边在顿河沿岸驻防甚至摆出要渡过顿河的架势。

这其实是德军分散苏军兵力的一种策略,因为众所周知,这时代想要渡河作战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苏联人在河上还拥有炮艇之类的装备,而德军极其缺乏渡河工具。

所以,德军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渡河,他们摆在顿河沿岸掩护侧翼的都是战斗力很低的罗马尼亚军队、意大利军队等,主力第6集团军就在前锋直奔斯大林格勒。

这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让战斗力低下的仆从国军掩护侧翼,在春、夏、秋季还是行得通的,因为这年代渡河两栖作战十分困难,苏军的战斗力同样也不行,不敢贸然渡河对这些部队发起进攻。

但一到冬天顿河冰封了,这些仆从国的军队就再守不住这样一条长长的防线了,于是南方集团军群薄弱的侧翼就完全暴露在苏军面前。

正文 第六百五十章 国营农场

不过这一策略至少在冬季来临顿河冰封之前是成功的,因为它不但利用顿河掩护了南方集团军群进攻的侧翼,还利用大量的仆从国军队分散了苏军兵力苏军在此之前一直以为德军的目标还会是莫斯科,所以判断德军随时都会渡过顿河北上。

其结果就是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主力被拖在顿河上游沿岸无法动弹。以至于朱可夫想要集结一个集团军救援斯大林格勒都有困难

朱可夫一赶到叶廖缅科设在小伊万诺夫卡的指挥部后,马上就着手组建发起反攻的部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是近卫第1集团军。

这个集团军在此之前是不存在的,朱可夫以原本做为后备部队的第2集团军为基础,然后再编入5个近卫步兵师37、38、39、40、41步兵师组建而成。

就像之前所说的,近卫步兵师都是苏军中战斗力强、装备好乃至立过功有战斗经验的精锐部队,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可夫这一仗的意图不仅仅只是救援斯大林格勒这么简单。

事实也的确如此。

朱可夫在与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商议后,定下的战略目标是:“科特卢班,攻下这里,就可以把突入科特卢班以东地区的德国军队全部包围在其中,同时也可以与斯大林格取得联系”

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却遇到了困难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分散在各地,它们需要时间向科特卢班以北25公里处的萨德基村附近集结。

这说起来似乎是很容易的事,就是把编入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全都派往萨德基村,但实际却有许多问题。

首先是这些编入近卫第1集团军的几个师相当一部份分布在顿河以北的防线上,所以首先要有部队去接手他们的防区,否则就会把顿河沿岸暴露在德国人面前。

其次,有些近卫步兵师距离萨德基村很远,带着装备尤其是严重依赖公路的坦克调动在几天内赶到目的地基本不可能。

同时也没有这必要,因为这就会造成西部坦克东调,东部坦克西调这样完全是浪费燃料和资源的事情。

于是朱可夫就命令只需要人员赶到,互相接手对方重装备。

因此,就会产生装备如何互换的问题,更严重的还是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军队因为坦克损失严重,根本就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坦克进行互换。

炮兵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以至于近卫步兵第39师赶到斯大林格勒后能接收到的火炮只有19门,坦克12辆。其它师的情况也差不多。

而在这种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