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12(1 / 2)

加入书签

界的发展,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他问了克虏伯一个问题。

没等对方回答,他就自己回答了出来:“现有的耕地,要依靠化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满足更多的人口”

“现在的公路,会连接更多的城市,大城市会越来越多,收音机等电器都要普及,昂贵的照相机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

“然后呢现在军队使用的高技术兵器,是不是要转化为民用的设备比如说无线电,到时候每个人都要用上电话,甚至无线电话对么”

李乐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规划着他真的是亲眼看见过的未来世界,可是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已经把克虏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想像一下,一个乔布斯那样的人,在70年代和你描述互联网和个人电脑,描述个人飞机还有100tb容量的存储器

“我们建设更多的铁路,更多的公路,而那个时代更多的有钱人,会不会购买更便捷的交通工具”

李乐把话题扯回到眼前克虏伯的利益上,开口继续说道:“到时候,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车和我承诺过的一样”

“整个柏林要有300万辆汽车甚至更多法国和意大利全国上下会拥有3000万辆汽车我说的万辆”

元首大人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掌,在克虏伯的面前比划了一个数字三:“每天有1000万辆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你知道需要多少石油提炼汽油么”

“咕嘟。”克虏伯吞了一口口水,他被李乐的说法彻底的征服了

他不是没有想过未来,可是却真的没有畅想过那样遥远的未来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偃旗息鼓刀兵入库那真的可能出现元首描绘的那个未来。

在那个未来里,德国是不是欧洲的霸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是这个世界上的经济能源霸主

世界发展是需要动力的而石油明显就是未来发展的原动力欧洲无论哪个国家称霸,都离不开石油、橡胶这些工业原材料的制约。

控制了这些原材料,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个世界最富有,最有权力的寡头

哪怕自己只有站在这些人身边的一张门票,就足够了站在这些人的中间,就代表着自己是世界权力游戏的参与者,是规则的制定者

“元首,一千一千万辆”克虏伯感觉,哪怕只有元首勾勒出来的美好前景十分之一的规模,也足够他欣慰了。

“在遥远的亚洲,中国,印度那里有至少5亿的人口想想,我们不仅仅要把生意扩展到整个欧洲,而是整个世界”李乐对克虏伯的小心嗤之以鼻。

他挥舞起自己的双手,大声的为自己的手下塑造野心:“难道我们只是要报仇只是要打破凡尔赛的禁锢”

“我们要的是重铸这个世界的秩序让日耳曼民族可以无拘无束的发展自己的长处”

“你觉得我们的长处是什么是工业是对工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全世界都要用我们的机床,都要用我们的产品”

“现在,我们发动战争,不代表我们是一个热爱战争的野蛮民族我们要做的,是为帝国的犁争取生存的空间”

他说道最后,拍了拍克虏伯的肩膀:“我们不是穷兵黩武我们是在铸犁为剑,最后还要铸剑为犁”

正文 157庞大的工业遗产

听到这里,克虏伯觉得自己几年前,站在面前这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的身边,是一生之中做的最正确的一个选择。

一个资本家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支持并且辅佐一个理解资本主义的领袖登上权力的巅峰

而面前这个元首大人用最简单最直白,而且最有感染力的说法,阐述了有关资本主义扩张的最精髓的纲领

发展并且强化自身为了什么为了扩张扩张又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了

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打开市场,用市场收益来反哺自己,然后用更强大的姿态去开拓市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终极形态,这就是所谓的发展啊

克虏伯此时此刻真的很想抱着面前元首的袖子大哭,感动的说一句:“你懂我”

“看不懂我的人,都认为我在带领德意志民族走向灭亡。”李乐说到了这里,感叹了一句道:“可是我自己知道,我奋斗,我努力的方向,是要抓住这个民族崛起的最后一次机会”

他一边说,一边看向了车厢另一侧挂着的地图:“这个世界上强国太多太多了,我们如果现在不有所行动,那就会成为别人的陪衬。”

“美国游离在欧洲大陆之外,不受我们互相猜忌倾轧的影响,发展已经超过我们了”提起那个天选之国,李乐有些郁闷和沮丧。

克虏伯倒是没有那么悲观,他一直认为德国的工业基础是要比美国好一些的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

“所以,不打败他们我们就不能真的高枕无忧这就是我们发动战争翁的原因唯一的一个原因”李乐放下了挥舞的手臂,这样说道。

他说完了自己的演讲,盯着克虏伯,开口说回了自己的话题道:“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生产线,是尽可能增强前线部队反坦克能力的重要工程,你要尽全力,去做”

“是我的元首我明白了”克虏伯也不是第一次做亏本的生意了,之前他从国防军那里拿了一大堆的米福券,也就回收了成本而已。

当然,他也确实没有亏钱,甚至还在账面上盈利了无数。至少元首和他身后的集团,并没有亏待他这个合作的商人。

现在的克虏伯很悔恨,因为一时间的犹豫,他错过了瓜分利比亚油田的盛宴。

这让他非常的不安,害怕自己被排除在第三帝国的核心权力圈之外。现在元首给了他一个再站队的机会,直觉告诉克虏伯这一次必须要站对了立场。

鉴于利比亚油田的利润已经可以看到,所以克虏伯这一次选择站在李乐身边,支持他哪怕多出一些血也在所不惜

“不论如何,要把追猎者的产量,提高到月产量到1000辆的级别上”李乐又补充了一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