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598(2 / 2)

加入书签

这种豹式坦克歼击车采用一门105毫米口径火炮,这种火炮使用威力强大的穿甲弹,可以轻松击穿t34还有kv2坦克的装甲。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火炮口径实在太大,射速被严重拖累,而且因为产量无法跟上,只能少量装备。

很直观的说,它的出现完全是德国装甲部队对未来的一种探索,105毫米口径火炮也完全是应对未来威胁的一种预备方案。

实际上,豹式坦克的88毫米口径大炮的威力,完全可以一直使用到1943年之后,没有任何必要更换。

只不过,李乐觉得,自己的豹式坦克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种豹式坦克了,虎式坦克也因此流产,苏联的斯大林2号坦克会不会提前出世,他也说不准了。

为了应对斯大林2号坦克的威胁,提前做好准备,李乐才命令克虏伯的工程师们,去开发一种10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的。

毕竟,有备无患总是好的,有了105毫米口径的火炮,德军装甲部队在1960年之前,就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另一种豹式突击炮的改装就简单多了,它使用了一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作为自己的武器,摧城拔寨简直无往不利。

它可以抵近对方坚固的要塞旁边,利用自己厚实的装甲接近目标,然后开火攻击对方最脆弱的地方。

150毫米口径的火炮也足以压制绝大多数的防御工事,可以帮助德军快速攻克敌人的坚固堡垒,减少伤亡

正文 959另一种新武器

听完了施佩尔的讲解,李乐满意的点了点头,他需要更多的坦克,即便苏德战争结束了,他也依旧需要更多的坦克。

当然了,坦克只是他攀登科技树的其中一个分支,其实重要的还是飞机以及海军装备。

毕竟,论起陆军装备来,美国人也好,潜在的亚洲敌人日本也好,其实都还和德国有一定的差距。

美国服役的4谢尔曼坦克多则多矣,可性能上只能算是“一般”。这种情况下,凭借豹式坦克还有后续的新式坦克,德国陆军完全有能力与美军抗衡。

如果加上精锐的坦克车组,算上作战经验的话,美国的陆军不如德军,可能是一个很可观的判断。

至于说日本,那个依靠豆战车在亚洲地区欺负没有工业的国家的天皇军队,在武器装备性能上,真的和德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所以,李乐又问起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武器装备来:“那么,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研制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无线电近炸引信在二战之中被美国开发了出来,然后被视为盟军的重要秘密武器,因此在初期一直避免在可能落入敌方手中的情况下使用,一直要到1944年,这限制才被撤销。

这种武器究竟对防空作战有多么重要,李乐当然是非常清楚的。

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海军的防空火力有效度大为增加。据战后统计,美军舰载防空火炮的主力,127炮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时击落每架敌机平均需要500发炮弹;而使用常规炮弹时则要多四倍,即2000发。

如此巨大的差距,绝对算得上是改变战争模式的一种伟大发明了。它的出现,甚至可以说完善了现代战争。

而李乐知道,二次大战中使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主要结构是使用弹壳为天线。

他早就开始引导德国无线电专家,将目光投向了这种引信之上。德国的无线电引信,也在一个月之前被开发了出来。

德国的无线电引信和美国人的引信原理是一样的,引信内藏真空管无线电波发射器,通电后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无线电。

当弹体接近反射物体时,部份电波被反射。随着炮弹与目标距离减少,多普勒效应使反射电波在发射器的电流内造成200800赫的低频讯号。

这信号经过过滤及放大,当讯号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便进行起爆。

唯一的难点是,整个装置非常精密,而且需要抵受火炮射击时超过20,000倍地球重力的加速,与及每秒500转的自旋,同时还必须小得可以安放在炮弹的弹头之内。

论起精密加工还有技术实力来,德国工人是不比美国工人差的。双方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甚至有很多方面德国工人处于绝对的领先。

所以,当美国人试着开发无线电近炸引信的时候,德国人也试着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并且,在有了足够多的理论支持之后,德国率先开发出了这种无线电近炸引信。

“我的元首,这种引信已经被开发出来了,工程师们正在想办法缩小这种引信的体积。”施佩尔开口回答道。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了一个大概的体积:“现在它可以被安装在舰艇装备的128毫米口径防空火炮使用的炮弹上”

实话实说,这已经是德国工程师尽力缩小的结果了。要知道美国在二战之中,也只有127毫米口径的防空炮能够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双方的技术水平差不多。

这种武器非常适合海上作战,因为海军防空火炮打出去的炮弹,即便出现故障,也会落在海水中,无法被敌人打捞起来仿制。

而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战争末期防御日本神风敢死队攻击的防空作战,大部份都因为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成果斐然。

美国海军部长佛瑞斯塔,也曾称赞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得以大量减少人员及装备的伤亡。

同样的,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欧洲战场上无线电近炸引信也帮助英国在1944年成功阻挡德国v1火箭攻势。

击落v1火箭防空火炮大部份都配备火控雷达及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新发明。按战后统计,以无线电近炸引信击落一枚v1平均需要150发炮弹,但使用常规炮弹则需要约2800发。

“这只是一种尝试,我们要将这种引信大规模的使用在战争中,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士兵用更少的伤亡赢得更大的胜利。”李乐对施佩尔说道。

施佩尔点了点头,开口对李乐说道:“我的元首,工程师已经发现了这种引信的特质它可以用在炸弹上,也可以用在对地攻击的榴弹炮炮弹上它简直是万能的,堪称不可思议。”

无线电近炸引信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性,那就是让炮弹在距离某些目标有一定距离的地方爆炸它比依靠气压来判断高度的引信敏感了无数倍。

所以,让炮弹距离地面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