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1(1 / 2)

加入书签

县天理教众遂在李文成之妻张氏等率领下,提前暴动,聚众3000人于初七日攻破滑县城,救出李文成,杀知县强克捷等官吏。山东曹县、定陶、金乡等地教众群起响应,亦提前暴动。当年恰逢大旱,大批饥民因无法生活,多参加暴动,杀官围城,攻占曹县及定陶二城。清朝命直隶总督温水惠、河南巡抚高杞及山东巡抚同兴,率军会攻暴动队伍。李文成为应付清军合击,未能按预定方案出兵支援林清。林清不了解李文成被捕及豫东提前暴动事,仍按原计划于九月十四日派陈爽、陈文魁各率一队数十人,化装进北京。十五日午,在太监刘得财、张泰等接应下,分别由东华门及西华门进攻皇宫。陈文魁一路攻入西华门内,曾在隆中门、中正殿、养心殿与清军战斗,但众寡悬殊,河南援军又未能如期来京,故大部被歼。仅进攻东华门的一队受挫后撤回黄村。清军由俘虏口供中知林清在黄村,于十七日逮捕了林清,二十三日将其杀害。嘉庆帝因温承惠等作战不力,改以陕甘总督那彦成为钦差大臣,陕西提督杨遇春副之,指挥陕、豫、鲁三省清军及八旗健锐、火器二营,会攻李文成;清军采用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两手并用方针,一面集中兵力进攻,一面宣布“但诛叛匪,不诛邪教”,并严令“地方官不得以教匪滋事概予株连”卷28。十月二十七日,清军攻破滑县外围重要据点道口镇,并进而包围滑县城。此时山东、直隶境内暴动部队已被击败,清军收复曹县、定陶,并在雄县今属河北俘获冯克善。清军对滑县城“围三缺一”,留出北门。李文成乘车潜出,收集溃散教众4000余人,攻占辉县司寨县西太行山口要隘巡检司寨,企图向山区发展及与滑县互为声援。清宁陕镇总兵杨芳,协同尚书托津所率吉林、索伦兵,以佯败诱敌战术,设伏歼灭了由司寨进攻卫县浚县西北50里,废卫县旧城的2000余人暴动部队,并乘势攻占司寨。李文成。清军集中兵力日夜环攻滑县城。十二月初十拂晓,清军以火药爆破城墙,打开突破口,冲入城中。

激烈巷战至夜,暴动部队余部3000人突围未成,被清军全歼,暴动失败。

第二百七十九章富不过三代

之所以说天理教暴动背后有着道家的影子,那是因为天理教就是白莲教的分支,而白莲教里面同样有着许许多多的道家因素。

因为道家思想既有使得帝王可以长生不老的诱惑,所以要帝王完完全全的去对付道家,显然千难万难。毕竟对付了道家,那就是断了自己长生不老的念想。所以在我国古代帝王去对付道家的几乎没有。但是,由于道家的自由主义是导致造反的根源,所以能够把道家当成心头肉的帝王同样是凤毛麟角。

至于墨家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帝王的心头肉,那是因为墨家就是侠客侠客一词指旧时武艺高强、讲义气的人。旧称急人之难、出言必信、锄强扶弱的豪侠之士。:“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唐元稹:“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 清许秋垞:“有一侠客,神剑术。”郑振铎:“于是在他们的幼稚的心理上,乃悬盼着有一类超人的侠客出来。”李白有诗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可见侠客并不是受雇者,不隶属于统治阶级的任何一部门,他们身手不凡,来去无踪,却从来没有企图用武力控制或者协助控制当时的社会。侠客遵循的不是儒学思想中的“忠”,而是“仁”,这种差别单是从三者所用的武器上便可略窥一二。骑士用长矛,攻击半径大,将自己包围在一个大圆中,以自我为中心;武士用太刀,刃锋利无比,刀身刚硬不可摧,一刀杀一人,刀一出鞘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侠客用剑,刚中带柔。舞时游刃有余,往往点到即止,处处留三分余地。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侠客不可能在中华的正史上大放异彩,只在人们目光不可及的地方轻轻拔剑,悄悄改变着历史的走向。的摇篮。

侠客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打抱不平。侠客的打抱不平就是破坏社会秩序。

破坏社会秩序在某种程度就是造反,只是这是帝王可以忍受的造反罢了。

因为在帝王心里面有时候同样有着打抱不平的冲动,帝王有着同样破坏社会秩序的欲望。

毕竟,喜欢破坏,这是人的本性。

并不会因为某某某改变了身份,就改变了本性。

但是。如此一来。要帝王把墨家当心头肉。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帝王还是不敢鼓励底下的人们打抱不平,因为如果人人都有打抱不平的想法了,那么帝王的灾难就来了。

那种结果只要随便想一想就能够明白怎么样一回事情。

至于农家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帝王的心头肉自然是人的好逸恶劳的本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