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77(1 / 1)

加入书签

眙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秦击赵,赵数来请救。怀王乃以齐高陵君显之言,称宋义于项梁未战而先料梁之必败也,信其知兵。特召宋义与计,大悦,遂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卿子冠军。下令军次,暗诋项羽,欲项羽之如所属奉令也。项羽怒,即宋义帐中斩之。诸将莫敢枝梧。乃共立项羽为假上将军,羽意耳。羽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如项羽报,使为上将军。救赵破秦军。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拟令沛公西略地入关。项羽奋怨秦破项梁军,愿与沛公偕而西。怀王诸老将皆进谓项羽僄悍猾贼,凡所过无不残灭,不如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怀王乃卒不许项羽而独遣沛公。沛公先破咸阳,秋毫无所犯。秦王子婴降。封之。与咸阳民出令三章耳,果不负诸老将所称于怀王者也。项羽闻。复引兵屠咸阳,杀降王子婴,烧秦宫室,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羽欲自王,称西楚霸王,都彭城。而先王诸将相,又负义帝为王时初约也,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然巴、蜀亦关中地。故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乃立秦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楚将瑕邱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义帝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齐将田都为临淄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项羽令诸侯各就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徙义帝长沙郴县,趣行,群臣稍倍叛之。项羽阴令九江王等行击义帝,黥布乃使将追杀之于郴。称王者二年,月二十。称帝元年者,月十。是项羽终之以大不义矣,而真楚亡。新城三老董公言于汉王,汉王闻之,袒而大哭,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尽君臣之礼。使使告项羽放逆之罪于诸侯,愿从击楚之弑义帝者。而西楚亦因以亡。野史吴非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以其名也,名之既正义矣。帝不自用,其谓宋义为知兵者,齐高陵君言之;而遣沛公入关,不果遣项羽者,诸老将言之;斯不亦断乎。顾其所以被弑者,未尝不由于此也。虽然,宋义即不上将军,沛公即不独遣,迹项羽之行以测其心,岂真能终全大义,而以其名尊义帝而不弑哉故其他惟听于项羽之为之耳。使项羽不弑义帝而义帝在,吾不知汉王功成时所以处义帝者何如不幸而弑之矣,汉王于发丧后犹且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嗟乎是又高祖之巧以其名归义帝,即亦巧以其自归矣。心焉奚问则其为陈涉于砀置守冢,与以鲁公礼葬项羽,以王者礼葬田横,有以也。

义帝给后人留下一个典故,就是怀王之约。

怀王之约是在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获得普遍承认的背景下,以楚为盟主的反秦军约定的对战后秦国的处置方案。按照怀王之约,率先入关的刘邦本应以秦王的身份统治整个故秦之地,恢复秦统一前七国并立的局面。虽然由于项羽对怀王之约的曲解是不是故意的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刘邦只成为了汉王。但在项羽的分封体系中,汉政权建立的法理依据仍然是怀王之约,它同样是关中秦地政权的延续这是不是玩文字游戏、秦地与原属秦地的汉中巴蜀是不是同一个概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所以刘邦在进入汉中后即开始逐步废除楚制,转而行秦制,两个集团因此结下了梁子,为楚汉争霸埋下了伏笔。对于项羽来说,承认怀王之约,就是承认七国复国、王政复兴的既有天下秩序。在这个天下秩序下,楚怀王熊心、赵王赵歇、齐王田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燕王韩广,再加上新的秦王刘邦,几乎将天下的权益收揽干净。如果顺从这个秩序,自己和各国将领都将回到各自的王廷之下去做将军,讨封求赏,任人宰割,这是根本不可能容忍的事情。项羽清楚地知道,如今的自己,功高不仅震主,早已震动天下,挟如此无赏之功,举世已经没有可以行赏之主了。至于怀王,从来不信任自己,自己也从来没有将怀王放在眼里,互相警惕戒备。当怀王的回答传达到项羽军中时,项羽决定,废弃怀王之约,否认既定的天下秩序,由自己主宰,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重新分割天下,建立新的统治秩序。项羽召集各国各路将领说:“怀王是我项氏所立,没有功劳勋阀,岂能专断主持天下公约天下纷乱之初,暂时拥立六国后人为王以诛伐暴秦。然而,亲身被坚执锐野战,风餐露宿三年,终于灭秦定天下,靠的是诸位将领和我项籍的力量。”诸位将领跟随项羽征战,与项羽同利,都表示愿意听从项羽的安排。

第三百三十章战国七雄

义帝之所以被称之为楚怀王。

那是因为义帝的一个祖先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的楚怀王。

所谓的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的合称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七个诸侯国之中,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之外,其余的六国均在其东边。因此这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齐,都城临淄,都城现今所在地山东淄博东北,国土在今省份山东、河北的一部分。

楚。都城鄢郢后迁寿春,都城现今所在地湖北荆州后为安徽寿县,国土在今省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秦。都城栎阳后迁咸阳,都城现今所在地陕西咸阳,国土在今省份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燕。都城蓟后迁辽东,都城现今所在地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

赵。都城邯郸,都城现今所在地河北邯郸,国土在今省份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魏。都城安邑后迁大梁,都城现今所在地今河南开封,国土在今省份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皖六省。

韩。都城新郑,都城现今所在地今河南新郑,国土在今省份河南、山西一部分

春秋末年,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成子田恒亦称陈恒杀齐简公。专擅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公元前333年,为楚所败。

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氵朝。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第三百三十一章楚怀王

楚怀王在我国历史上面同样是一个着名人物。

楚怀王―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汉族,战国时期楚国国君,为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楚国本来是六国中的强国,拥有强大的国力,但楚怀王贪婪成性,屡次中秦国丞相张仪的计谋,得不偿失,本是齐国的坚定盟友,却背齐投秦,把楚国的国力耗尽,终于身死异国。他是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史称楚怀王,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在位。曾被山东六国推为纵约长。又乘越内乱,攻灭越国,设郡江东。但他排斥改革派,误信秦说客张仪,毁坏齐、楚联盟先后败于秦、齐,失去汉中等地。在位时利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椒、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爱南后郑袖,排斥左徒屈原,致使国事日非。前299年入秦被扣,死于秦。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其后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三战皆败,楚国于是走向没落。到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的时候,联合齐国进攻越国,占领越国位于原吴国故地的国都,杀死越王无强。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并设江东为郡。越国因此分崩离析,残部逃往越国故地,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王约怀王在武关会面。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决定前往武关,结果被秦国扣留,秦王胁迫怀王割地,怀王不肯。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是为楚顷襄王。公元前297年楚怀王逃走,秦人封锁通往楚地的道路,怀王逃到赵境,赵国不敢收留他。怀王企图逃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回。公元前296年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山。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称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柰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原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陈轸曰:“其有贵於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後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