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80(1 / 1)

加入书签

南王。英布造反之初,对他的将领们说:“皇上老了,厌恶打仗了,一定不能够亲自带兵前来,派遣将领,将领们只害怕淮阴、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其余的将领没什么可怕的。”所以造反了。果真如薛公预料的,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出逃,死在富陵。英布劫持了他所有的部队,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国调动军队在徐、僮之间和英布作战,楚国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奇策。有人劝告楚将说:“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们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和敌人作战,一旦士卒危急,就会逃散。如今兵分三路,他们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一路军队,其余的就都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楚将不听忠告。英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其他两路军队都四散逃跑了。英布的军队向西挺进,在蕲县以西的会甀和刘邦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躲进庸城壁垒,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和英布遥相望见,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说:“我想当皇帝阿”皇上大怒,骂他,随即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战,都不顺利,和一百多人逃到长江以南。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因此,长沙哀王吴回吴芮之孙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终于灭掉了英布。

第三百三十四章十八路诸侯

英布,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十八路诸侯之一。

首先,十八路诸侯不是十八路反王。

十八路反王为我国古典里的主要人物。而在评书中,四明山围攻隋炀帝的有十八路反王,他们是瓦岗寨大魔国混世魔王程咬金、大凉王李轨、江陵梁王萧铣、济宁王王薄、江南王沈法兴、冀州王高士达、南阳王朱灿、河北凤鸣王李子通、金提王张金称、西秦霸王薛举、曹州宋义王孟海公、相州白御王高谈圣、兖州鲁王徐圆朗等人。关于十八路反王有很多说法,比如洛阳王王世充、定阳王刘武周、夏明王窦建德、北平王罗艺、西魏王李密等等,每个说书者都有自己的说法。

隋炀帝杨广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于是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隋朝大业七年,杨广征集大批士兵准备进攻高丽时,邹平今中国东部山东省邹平西北人王薄在长白山今邹平南率众起义,当时征役的人多数都去归附他。同时在山东、河北地区起义的,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后来起义范围扩大,起义军每支发展到几万至10余万人。当年六月,隋国礼部尚书官职名杨玄感在黎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浚县东北举兵反叛隋朝,围攻首都洛阳;虽很快被击败,但隋统治集团的分裂,却有利于农民起义的发展。此后两三年间。农民起义便席卷全国。先后起义的农民军约百余支,人数达数百万。起义军在同隋军作战中,虽屡遭挫折,但逐渐由分散走向联合。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炻军。瓦岗军原来由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在瓦岗寨今滑县南发动起义而组成,士众多是渔猎手,勇武善战。曾跟随杨玄感起兵的隋朝失意贵族李密,也投奔瓦岗军。李密说服附近的起义军与瓦岗军联合,并向翟让提出席卷二京长安、洛阳、诛暴灭隋的主张。瓦岗军采纳李密建议。决定首先攻占荥阳郡治今郑州,获取军粮,然后再图进取。瓦岗军用李密之计策,利用隋军轻视起义军的骄狂心理,事先分兵千余人埋伏,交战时。诱敌进入伏击区,大破隋军。后来,瓦岗军又按照李密的谋划。乘洛阳守备的军队空虚,以7000的军队,一举攻破了距洛阳百余里的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起义军开仓济贫。深得民众拥护,队伍迅速壮大。 瓦岗军接连取胜,翟让就推举李密为首领,称号魏公,在洛口建立政权。瓦岗军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控制了河南地区大部郡县,两度袭占洛阳城北的回洛仓。起义军发布檄文。列举隋炀帝十大罪状,号召各地官民共同讨伐。后来杨广命令关内军兵援助洛阳,事瓦岗军战斗失利,退回洛口。杨广为了保住洛阳,命江都通守官职名王世充等率精锐部队北上增援,致使瓦岗军久攻没有攻破。在瓦岗军不断获胜的同时,窦建德的起义军转战于河北中部。窦建德原来在清河今中国中北部河北省清河西北高士达的起义军中当士兵。隋朝大业十二年十二月,隋国涿郡通守官职名郭绚率兵万余人进攻起义军。高士达推举窦建德为军司马大将,指挥反击。窦建德乘其无备,突然进袭,大败隋军,斩郭绚,又乘黎明大雾突袭隋营,隋军大溃,自相践踏,死伤很多。此战,削弱了隋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力量,有力地支援了瓦岗军。后来,起义军占有河北许多郡县。杜伏威、辅公炻于隋朝大业九年聚众起义,先进入长白山,后向淮南发展,合并苗族海潮等几股起义军,歼灭前来镇压的隋军,声势日渐壮大,逐渐控制了淮南、江北各县,严重威胁着当时杨广所在的江都。瓦岗军等三大支起义军,在各地其他起义军的配合下,不断歼灭和击败隋军主力,占领了河北、山东、河南及江淮等广大地区,隋王朝土崩瓦解。随着农民起义斗争的高涨,不少地方官吏豪强也乘机起兵反隋,纷纷割据一方。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后不久,便乘虚攻破长安今中国中西部陕西省西安市。十四年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官职名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在江都绞杀了隋炀帝,隋朝灭亡。在有利形势下,瓦岗军却出现了内争,在军事上也因久顿洛阳坚城之下而失去了发展机会,李密怀疑翟让要夺权,竟谋害了翟让。后来他又重用隋朝降官降将,不爱惜士卒,致使部众逐渐离心。宇文化及率军10余万人北上到了河南地区时,原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隋朝的残余势力杨侗也在洛阳称帝史称皇泰主。此时,李密不能利用杨侗与宇文化及之间的矛盾,反为杨侗所利用。当杨侗派人招降李密时,李密为了避免两面受敌,竟接受了杨侗的官封,调集精兵专击宇文化及军。后来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军大战于童山今中国中部河南省浚县西南下。这次作战,瓦岗军虽取胜,但实力大为削弱。窃取了洛阳军政大权的王世充乘机进攻,瓦岗军在不利情况下与之决战,结果败于偃师今属河南。李密率余部投降李渊。不久,又离唐以图再举,为唐朝大将盛彦师所杀。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春,窦建德攻破聊城今山东省聊城东北,擒杀了宇文化及,接着又攻下许多州县。但他曾派使者去洛阳朝见皇泰主杨侗。后来唐朝的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的王世充,王向窦建德求救。窦担心唐灭王后将危及自己,就率军10余万人前往援救。被李世民军打败了。此时全国大部地区已为唐军所有,至此,隋末以来农民起义战争基本结束。隋末农民起义规模巨大,起义军作战勇猛,指挥灵活,采取攻其不备、诱敌轻进、以逸待劳、迂回奔袭等谋略和战法,节节获胜。击败了隋军主力,摧毁了隋王朝统治。但由于起义军在后期模糊了斗争方向,在战略上和作战指导上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善于利用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加之有的起义军内部团结受到损害。以致先后均遭失败。

山后刘武周称定阳王,河北李子通称凤鸣王,亳州朱粲称南阳王,相州高谈圣称白御王,曹州孟海公称宋义王,江陵萧铣称梁王。凉州李轨称大凉王,明州张金称称齐王,兖州徐元朗称鲁王。苏州沈法兴称上梁王,楚州高士达称冀州王,湖广雷大鹏称楚王,河南王世充称洛阳王。沙沱罗呼罗国王称突厥王,这些人便是十八路反王。

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其中包括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包括秦朝名将章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英布等。可惜的是这一分封并不合理。为日后楚汉争霸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十八路诸侯名单如下。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后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出身平民阶级。成为皇帝之前又称沛公、汉中王。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2、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荣,章愍长子,秦末著名军事家,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产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为奴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直逼陈今淮阳,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黄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3、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司马欣前204年,秦朝长史,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被项羽封为塞王,都栎阳,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与曹咎一同自刭于汜水上。4、翟王董翳,统治上郡,建都高奴;董翳前204年,秦朝都尉,春秋晋国太史董狐后裔。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获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5、西魏王魏豹,统治河东,建都平阳;魏豹前204,秦末人。原战国时魏国贵族。陈胜起义时立其兄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杀。他逃亡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项羽大封诸侯,改封西魏王。继投刘邦,又叛归项羽。后韩信破魏,被虏至荥阳,为汉将周苛所杀。6、河南王申阳,统治河南,建都洛阳;申阳是楚汉时期瑕丘人,本来是赵国张耳的宠臣也。项羽率领联军进攻秦朝的时候,首先攻下河南地区洛阳一带,在黄河迎接项羽南下。项羽入关分封诸侯时,因此立申阳为河南王。把洛阳作为他的首都。后来,刘邦与项羽开战之后,投降刘邦。7、韩王韩成,统治韩地,建都阳翟;韩成-前206年韩国宗室。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占据沛县起义时,韩成在去投靠项梁的途中。遇到张良,他们便一起去投靠项梁。后来,五世相韩的张良,请求项梁立一位韩国宗室后裔,令韩国复国。选韩成为王。项梁将数千士兵借予韩成,韩成遂于颖川一带与秦军展开游击战,但攻下数座城池后,又被秦军夺回。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仍把韩成封为韩王。七月。项羽因张良跟随刘邦,而把韩成斩首,改立大夫郑昌为韩王。8、殷王司马昂。统治河内,建都朝歌;本来是赵国的将军,项羽巨鹿之战后随项羽入关。灭秦后,项羽分魏国地为西魏、殷、河南三国。封司马卬为殷王,建都朝歌。汉二年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进兵楚地,司马卬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内郡。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3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56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杀。9、代王赵歇,统治代地;战国时赵贵族。公元前208年,被张耳、陈馀立为赵王,都信都今河北邢台西南。秦将章邯攻赵,以重兵围攻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项羽率兵救赵,大破秦军,他与张耳始得解围。前206年,张耳从项羽入关,封常山王,他被徙为代王。后陈馀击走张耳,他复为赵王。汉楚战争中,陈馀为汉将韩信所败,被杀,他逃回信都,也被追杀。10、常山王张耳,统治赵地,建都襄国;后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11、九江王英布,统治淮南,建都六县;后来归附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最后因谋反罪被杀。12、衡山王吴芮,统治长沙,建都邾县;西汉第一代长沙王。番邑今江西鄱阳人。曾任秦番阳令,因甚得民心,号曰番君。初与英布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后从项羽入关击秦。项羽分封,立其为衡山王,都郑。后归顺刘邦,前202年高祖五年徒为长沙王,都临湘今长沙,旋卒,溢文王。汉初刘邦共封8位异姓王,7王皆反,旋被翦灭,唯吴氏长沙国忠于汉室,共历5代,无嗣而终13、临江王共敖,统治南郡,建都江陵;战国楚国贵族后代。秦朝末年,任楚怀王熊心柱国。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因其攻取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都江陵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