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9(1 / 2)

加入书签

“就算是我买一块石碑,我留下字,你们找石匠刻好、竖起,需要多少钱”

信徒盘数了半天,才给出一个价格。

这么便宜啊耿浩觉得三国时代的道士比二十一世纪的和尚道士们纯洁多了

“好,等我一会。”

耿浩到僻静处,从竹杆内扣出一小块金子,返转回来递给信徒,那信徒接过金子,不住地上下打量耿浩,这个怪异慷慨的“道友”,究竟把金子藏在哪了

耿浩让信徒取来纸墨笔砚,撸胳膊挽袖子拿起毛笔,却又呆楞在原地。

耿浩犯愁了,他不是犯愁用毛笔写字,来三国一年多了,毛笔用得已经很熟练了,加上原有的美术功底,耿浩对自己的书法还是有些自信的。

他犯愁的是自己该写点啥。

“紫气东来”、“道可道非常道”等被人写烂了,抄袭别人的诗词也不合适,耿浩决定写点自己独创的东西。

想了一会,耿浩提笔写下几个大字“天降神兵、三國雄風”。

耿浩兴之所至,几个字写得当真是笔力圆厚,庄严雄浑,甚有“颜筋柳骨”风范,耿浩又提笔在边上写下一列小字“漢耿浩,某年某月某日”。

写罢,耿浩心想:哈哈,看来我搞艺术还是很有天分的嘛,哎那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不会是临摹了我的拓本才练成一代宗师吧

耿浩这厢暗自得意,那信徒却被这不知所云的“题词”弄得瞠目结舌。

耿浩让那信徒提起纸张,自己退后两步欣赏。

“耗子”身后有人喊道。

耿浩身子一颤,怎么会有人认识自己

耿浩激动地转过身去

第0058章 耿浩 弘农杨氏

“好字”

原来是方才遇见的中年男子和少年,两人指点着耿浩的书法,夸赞道:“妙好字”

耿浩失望地叹了口气,原来人家说的是“好字”,带点地方口音,被他误听为“耗子”。

耿浩深知自己的书底难登大雅之堂,听人家如此夸赞,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在下耿浩,胡乱写的,两位见笑了。”说完,浅浅施了一礼。

中年男子还礼道:“在下钟繇。”又指指身边少年,“这位是在下小友,弘农杨氏杨修公子。”

杨修上前和耿浩见礼。

凭耿浩的三国演义知识,他自然只是大概知晓钟繇之名,反正是个有些身份的人;杨修的名字,耿浩还是蛮熟悉的。

耿浩上下打量着杨修,心中暗道:原来这个孩子便是那整日与曹操猜字谜、玩脑筋急转弯,后来因“鸡肋事件”而丢了性命的杨修啊传说中的鸡肋事件:曹操兴兵,难以取胜,进退维谷,曹操定下夜间口令“鸡肋”,杨修以“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意,让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

钟繇道:“耿先生装束奇特,果然身怀异才,方才多有不敬,还请耿先生莫怪。”

“哈哈,不怪、不怪。我也是为了赶路方便,才特意打扮一下,嘿嘿。”

“哈哈,耿先生真是豪爽之人,难怪能写出如此奔放的字体。”

耿浩被钟繇夸得满脸通红,不住摆手:“随手乱写,钟先生不要取笑我了。”

“欸”钟繇一本正经地说道:“钟某绝非无礼,耿先生的字笔法多变,因字赋形,此种写法,既融情于字,又会意于形,实在生动之极敢问耿先生,此种字体是何称谓何人所创啊”

耿浩听钟繇说完这些,方才想起三国时代一直使用隶书汉隶,难怪钟繇杨修看见楷体字如此惊讶。

耿浩再无不好意思,很是不要脸地说道:“此乃楷书,乃耿某随意创的。”

“噫不可思议啊”钟繇不住感叹,“楷,不愧为是楷书啊”钟繇扭头对杨修道,“孔子墓前,便有一子贡植下的楷树,树干挺直而不屈曲,耿先生的楷书果有楷树之势啊”

一旁的杨修道:“两位先生,学生有个提议,耿先生可否到舍下小住,钟先生与学生我也好向耿先生请教,不知耿先生意下如何”

耿浩内心欢喜,却又有些犹豫:“只是我在长安有个约会”

钟繇打断耿浩的话:“不碍的,钟某近日正要赶赴长安,去杨府小住几日,我们可同车赴长安。”

能和钟繇这样有身份的人同行,耿浩欣然同意:“好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钟繇杨修十分高兴,拉起耿浩便要走,耿浩道:“且慢、且慢,且容我换件衣服,这衣装实在是、那个、不雅。”

“哈哈,好,我们等耿先生更衣。”

换上干净衣帽,从竹竿内掏出金子,衣冠楚楚的耿浩竟然也让钟繇杨修眼前一亮,只是耿浩用来遮盖短发的“进贤冠”帽子因头发少,难以撑起,而显得十分滑稽。

三人坐上车子,出函谷关东门不远,便到了弘农。

一座大庄园,如果院墙高些,完全可以称为城池了。

庄园门额上四个大字“弘农杨府”。

哇这就是杨修的家耿浩暗想,这气派绝对不是一般土财主能比拟的。

庄园里,人来人往,比一般的小城更加热闹。

隐隐地,还传来阵阵诵读声。

已到申时,三人来到杨修的宅院,杨修忙着吩咐下人预备酒菜,耿浩趁机询问钟繇这“弘农杨府”咋这么大的气派。

钟繇十分诧异:“耿先生竟然不知弘农杨氏这可称得上咱大汉第一名门望族啊。”

“耿某孤陋寡闻,还请钟先生详细讲讲。”

钟繇告诉耿浩:弘农杨氏,第一世祖乃西汉昭帝大约公元前80年宰相杨敞,杨敞原是著名大将军霍光的属下,老丈人更是赫赫大名的司马迁,牛不

杨敞玄孙杨震,汉安帝时任太尉。这杨震将弘农杨氏的名声抬到了极点,古代著名“反腐倡廉”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便是杨震留下的典故。某人向杨震行贿,说:此事无人知晓。杨震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人知”

杨震官大、学问大,还广收门徒,方才听到的诵读声,便是杨府内学馆弟子们在阅读经典,杨震也因此被尊称为“关西孔子”牛不

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均官居太尉,现在杨府老爷杨彪,因反对董卓西迁长安,而被罢官,其它反对董卓之人,都被害了,董卓忌惮“弘农杨氏”的声望,只是罢了杨彪的官,却不敢下毒手。

“弘农杨氏”是正儿八经的“四世三公”,严格说是“四世太尉”牛不

牛耿浩服了,来三国一年了,耿浩知道,这太尉可是位列三公之首啊,哪能不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