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09(1 / 2)

加入书签

葛亮岂敢遗忘,因此才更加恭敬地拜见张仲景。参见0089章探究病因及后续相关章节

教授和张仲景没时间和诸葛亮客套,赶紧说明来意。

诸葛亮听闻,也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要立刻派人将相关士兵喊来,让张仲景检查。

张仲景摆摆手,道:“还是去营里看看吧,自尸体运回至今已有多日,怕是很多人都有感染之可能。”

“也好。”诸葛亮立刻带领二人赶奔相关士兵的驻防营地。

到了营地,按张仲景的要求,将所有和尸体有过近距离接触的士兵全部喊来,排上长长的队伍,由张仲景亲自一一询问检查。

忙活到深夜,总算核查完毕。

万幸,所有士兵均无不适感觉。

古时军营,居住空间狭小,最怕传染性疾症,处置不及时,极易蔓延,而一旦蔓延开,便难以控制了。听张仲景说检查结果乐观,教授和诸葛亮都长出一口气。

但张仲景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要求将那些负责搬运、掩埋尸体的士兵隔离起来,一边服药,一边观察。

诸葛亮完全同意,立刻安排人照张仲景的吩咐设置隔离营区,同时煎熬药物,全军服用预防。

终于忙完了,诸葛亮命人准备些清淡饭菜,奔波一整天,又忙了一晚,教授和张仲景早已饿得没了力气。

诸葛亮陪着两人吃饭说话。

张仲景又向诸葛亮说起自己的打算,要通过新野,赶赴兖州汇合华佗,研究对付蔓延的恶毒的办法。

诸葛亮表示,新野一带,都是主公刘备的辖域,自然会提供一切方便。可是,出了新野,要经过豫州、司隶校尉部才能到兖州,而这些地方都在曹操的控制下。

虽说现在曹刘两边相安无事,但新野之战刚过去半年,双方敌意很重,即便是新野给张仲景开具路传,也怕人家曹操驻防各地的队伍不买账。

张仲景闻言,虽觉得诸葛亮说的有理,但不能赶去兖州,张仲景实在担心那边的疫情。

诸葛亮想了一下,请张仲景放心,先安心在新野住几天,自己一定禀明主公刘备,新野毕竟是大汉领土,免不了和朝廷方面有文书往来,待下次有使者去许昌时,一定将张仲景的情况上报,争取以朝廷的名义为张仲景争取来通关路传。

张仲景虽然心急,但也没有其他办法。

教授劝张仲景在新野多住几天,两人可以叙叙旧。况且,那群被隔离居住的潜在感染士兵的情况也需要时间观察。

张仲景点头同意,教授便把张仲景带回自己的住所。

第0321章 蔡鹏 出去抢点钱

新野东部,丘陵延绵。

一只两三百人的队伍穿行其间。

队伍穿着整齐划一的曹军甲胄。带队的两个人个子都不太高,身穿低级军官软甲。两人边走边低声讨论着。其中一个品阶低些的、长着钢针般大胡子的军官不知说了句什么,品阶高些的人愣了一下,问了一句“嘎哈要这样啊”

没错。

说“嘎哈”的人正是咱们的蔡鹏蔡伯飞将军,而另一个是蔡鹏此次行动的副手,周仓。

蔡鹏一行为啥要穿着曹军甲胄呢

蔡鹏这次带队出发,目的是清剿山贼。

刘备挂着左将军领豫州牧的官衔,派兵清剿山贼属于保境安民,为何要搞得如此神秘

化装行动,除了保密需要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蔡鹏此次执行的是一次跨界行动。目的地是新野东部的山区,这里归属豫州,临近汝南,是曹操实际控制的地盘。

在这个诸侯分立的时代,跨界军事行动是很犯忌讳的,搞不好就容易引起双方冲突。更何况曹刘双方新野的战火刚刚熄灭不久,虽然目前曹操主动示好刘备,但如果不够谨慎,极易擦枪走火,甚至可能导致双方间的再次战争。

既然这样,刘备为啥还要冒险讨剿山贼呢

答案很简单,穷呗。

前面不是说新野“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吗怎么又穷了呢

欣欣向荣不假,生机也的确盎然,不过,这些词汇代表的仅仅是新野在刘备的治下,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已。

新野虽然有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但地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这半年来,虽然周边的百姓不断移居新野,但人口数量仍难满足军事和农耕的需求。即便有人了,但土地里的庄稼还需要慢慢生长,不可能今儿播下种子,明儿就产下粮食。

为了促进农耕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诸葛亮、孙乾等人提议下,新野施行了一系列惠农、扶农措施,大量减免赋税和徭役,甚至还免费给开垦荒地的百姓提供种子。

这些政策,都是着眼于长远,非常符合“持续性发展”的执政理念,在不久的将来,必将给新野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同时,这些政策,也进一步加剧了新野的财政负担。

近些年,刘备一直东奔西窜,家底已经折腾得差不多了。如今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对农民施行一系列减免补贴政策,刘备原本干瘪的钱袋,变得愈发轻便干净了。

没钱可不行。

为了节约开支,刘备的新野小政府不断紧缩开支,甚至连属下文武的“年薪”都用“白条子”替代了。

虽然,关羽张飞蔡鹏诸葛亮等人追随刘备,不是为了“房子车子票子”这样的既得利益,但必要的开支总是免不了的。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需要开销,修筑城防整治军备需要开销,供养不断扩大规模的军队更需要开销。

钱,成为刘备小政府的最大困扰。

刘备集团不止一次开会研究办法。能省的,全省了;能减的,全减了。刘备甚至发狠到重操就业,自己撸胳膊挽袖子,亲自编制草鞋,下令禁穿皮革、布制鞋履,一律改穿“刘记草履”。

即便如此,依旧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大家担心的是,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宣告“破产”了。

俗话说“狗急跳墙,人急悬梁”。

刘备一伙这回真的急了,虽然没上吊悬梁,却也急红了眼。

终于,刘备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