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1(1 / 2)

加入书签

兵墙。

终于来了,我心中想道,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的战场,我不禁为这种充满了悲壮和死亡气息的气势所震撼。

“嗯难道是仆散揆和用仆散揆和作先锋,看来这次金军是势在必得了。”看着敌方旗上书着“仆散”两字,那披花美女自言自语地说道。

这时我才回过神来,意识到我身旁还坐着个丫头。嘿,跟着这千军万马比起来,一个人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我身旁的这位。

“差不多一万人左右,一夜狂奔,旌旗不乱,士气高昂。号令之下,全军动作整齐划一,果然是精兵。”

啊,闻言我吃惊地下巴都快要掉了下来,我怎么看这一万人跟余玠的三万人差不多,我还以为敌军的四万骑兵都来了呢不过仔细一看对面的骑兵,便知道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了,原来这一万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再加上马与马之间都间隔一个马位,所以才让我产生一种有四万人的错觉。但我却不敢表现出来,免得身边那位又笑我没见识,不过最让我难过的,还是我自己也觉得我在冷兵器作战方面的经验实在太少了。

这时,只见对面的金将一声令下,众金兵纷纷下马,牵着马儿列队向前。

见此,我顾不得被嘲笑,不解地望向身边的披发美女。

“哈果然是个新兵,还好你碰到我,就让我当一回便宜师傅吧”那女子得意地笑道:“你可听好了。这些骑兵经过一夜的狂奔,手脚必定已经麻木了,此时为了应付不久就有可能发生的大战,下马步行却是一种最好的松筋锻骨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战马得到充分的休息,这个仆散揆和果然名不虚传。”

唔,想不到这丫头倒也有些见识,如果不是这么野蛮地话,呵呵

“报”一名骑兵飞奔而来,行至一老将马前不远处,便飞身下马、跪地,动作一气呵成,他边喘着粗气边说道:“完颜将军,我军前锋于淮河北岸被宋军所阻,看敌军旗号应是余玠所属的三万崇捷崇锐军。”

“余玠的崇捷崇锐军”完颜赛不难以置信地看着跪在马前的兵士道:“你们可有看得仔细”

“敌旗上所书确是余字,看列队的五千余骑军和约二万五千步军,正是崇捷崇锐军的编制。”

“哈”完颜赛不大笑道:“余玠小儿自找死路,我也乐得送他一程。”

“将军,小心其中有诈。”徐格在旁劝道。

“军师多虑了,我料那余玠一介武夫也使不出什么计谋,此次定是因为军师的买粮、断粮道之计,使得余玠不得不兵行险着。但以余玠三万余人便想阻我大军南下,也未免太小看我大金铁骑了。传我军令,命前锋军立刻搭建浮桥,等待中军一同渡河。”

“是”骑兵应声上马而去。

古代的浮桥有很多种,有用船舰或木筏、竹筏、皮筏架设。但最简单、实用的,就是用木筏架设。由于古代森林到处都是,所以木材可以就地取用,只要砍下七、八根圆木用绳索绑在一起,便是一个木筏了。再在水中将各个木筏绑在一起,在上面铺上平板,一座浮桥就制成了。此时仆散揆和便是用这种方法,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便架设好了五座宽三米有余的浮桥。仆散揆和心里闪过一丝疑惑,照常规,宋军应在自己架设浮桥之时进行阻挠才对,但宋军至始至终也没有前进一步,这让仆散揆和有一种过于顺利感觉。不过不管他们玩什么花样,等中军一到,什么都解决了,毕竟敌方只有五千骑兵和二万五千的步兵。虽然我们为了在第一时间赶到楚州,而将三万步兵远远地丢在后面,但这里方圆几十里都是平原,四万骑兵对付这些宋军还不是手到擒来

“奇怪,为何不阻止金贼架设浮桥呢据说是个名叫郑言的出的主意,却别让他害了全军人的性命。”

啊听到身旁那个丫头提到了我的名字,我不禁吃了一惊。

“喂,你认不认识那个叫郑言的啊”

“不不认识,不认识。”我忙双手乱摇。

也许是听到了上面的说话,下面传来了郭朝进等人的苦忍着笑的怪声。

“真不知爹爹是哪根筋不对,竟然会对那个郑言言听计从。如果此次爹爹有什么闪失,哼我饶不了这厮。”那野女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晕,这女人不会是余玠的女儿吧,我我早该想到了啊,除了余玠还有谁有本事生出嗓门这么大,又这么野的女儿啊,哇我的命好苦啊

原来此女正是余玠的女儿,名叫余思涵。余玠少时轻狂,因打架而杀死一名老翁出逃。正当余玠穷困潦倒之际,却有一个女人对他不离不弃,她就是余思涵的母亲。只可惜红颜命薄,正当余玠投靠了赵葵,生活开始好转时,她却因难产而死,只留下余思涵和余玠父女两人相依为命。此后余玠对她始终不能忘怀,誓不再娶,给女儿取名余思涵,便是思念其母的意思。

因为余玠在家乡留有案底,所以不敢将女儿送回家乡让亲属眷养,只能将她带在身边。也正因为余思涵是在军营中长大的,所以平时总是喜欢舞刀弄棒的,性格也和军中兵士一般粗野、豪放。余玠因为有一个这样的女儿,平时少不了被人取笑,所以余玠对这个女儿是又爱又恨,但想想这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所以心中常常会有些内疚。又见女儿好武,也就常常教些行军布阵的兵法,却没想到余思涵在这方面极有天份,现在虽说只有十八岁,但已大有青出于蓝之势。

呜呜对面的金兵斥侯一个接着一个地吹响了牛角,好像是在传递着什么消息。

“来了。” 余思涵这时脸上露出少有的凝重之色,一双美目目不转睛地望着远处的山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