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21(1 / 2)

加入书签

个两眼都是黑眼圈的人正在埋头苦读。不用想了,这个苦命的人就是我。自从上次作战后,我就明白了我对冷兵器的作战方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现代的战争理论跟冷兵器时代的作战理论完全是两回事。就算不为别的,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我也应该多读点书了。所以我就向余玠求助,余玠知道后便欣然地答应了,他直接就把我带到了他的书房。

嚯嚯当我看到满屋子的竹简时,我都傻了眼了。这时我才明白,在古代,书这玩意并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就像余玠这样身为将军,也只是拥有少量的几本书而已。无奈之下,我只能端起余玠递给我的竹简,看了一眼又是一愣,字是繁体的,有很多字的样子我从未见过,而且都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想想也应该是文言文,毕竟这些字都是一刀一刀地刻上去的,如果用的是白话文的话,累也累死了。

所幸这其中的大多数字我都认得,再加上我也有些文言文的基础,谁让咱们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就有文言文呢。所以有些看不懂的字,我也可以从行句的意思摸索出来。只是初时看得十分吃力。过了一两天也就越看越顺了。

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我都懒得再去看了,在军校时我都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我看的主要是行军布阵的知识,因为冷兵器的行军布阵与现代的差别就很大。行军还好些,也是分为常行军,急行军和强行军。当然,在行军速度上,这时代的步骑兵说什么也赶不上现代的机械化部队。宿营的差别就大了,而冷兵器时代的宿营必须要考虑到水源,要考虑到防火攻和防水攻,交通要便利,一旦有敌人来能快速地出营布阵,还要布置哨兵等等。

至于布阵,这一块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完全空白,我研究了几天,发现这些阵法虽有几十种之多,但都是大同小异的,使用阵法的目的就是充分地利用并发挥每个士兵的实力,我看了几天便将这些阵法归纳为进攻型、防御型、行军型和高难度型。

进攻型的阵法,比如说鱼鳞阵和锋矢阵,它们的战术思想其实就是“中央突破”。余玠在淮河之战用的鹤翼阵也是一种进攻型阵法,它的战术思想便是“左右包抄”。

防御型的阵法,比如说方圆阵,这种阵法是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他的战术思想就是“密集防御”。但因队形密集而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也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行军型的阵法有一字长蛇阵和衡轭阵,衡轭阵就是在宽敞的地方行军时,多几条长蛇而已。这两种阵法都强调机动性,攻、防都很差。

高难度的阵法,比如说车悬阵,这种阵是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但此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经过十余日的苦读后,我终于对阵法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但我知道要想真正领会阵法的精意,还要在实际上应用才行。而且阵法这玩意,并不是主将想摆出什么阵就能摆出什么阵的,这更多的还要靠平时对士兵们的操练,这也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所以,在这时,我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想带兵的yu望。

第三十八章 圣旨

绍定三年,五月。

稻田一片金黄,燕子与晚霞一起倒映在淮水中,轻风拂过,惊起稻浪涟涟万顷。

五月是楚州百姓最繁忙的一月,这个月,他们要忙着收割稻谷,收割完后没过几日又要耕种。

楚州的百姓普遍种的都是双季稻,这种双季稻的第一季是二月播种,五月收成,这季称之为早稻。第二季是五月播种,至八、九月收成,这季称之为晚稻。因为这种稻差不多是在百日内收成,所以又称作百日稻。这种双季稻的口感自然是比不上单季稻,而百姓们普遍种这种稻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这种稻的产量高和收成的时间短,这两个优点正是战争中的宋国所需要的。就比如说这次,虽然我们打败了金人,缴获了大批的粮草,可是到了十几天后的今天,粮草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不是因为稻谷已经可以收割了,楚州的百姓将会再次尝到挨饿的滋味。

好久没有出来透透气了,看着城外正在帮百姓收割稻谷的崇捷崇锐军士兵,我不禁暗暗点了点头,这个余玠倒也确实不差,知道人民群众就是军队的基础,知道和百姓搞好关系。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军队打战才能事半功倍嘛。

这十余日来都躲在余玠的书房内看兵书,虽然很累,但是感觉很充实,心里也多了些底气,我甚至可以把这几日我看的兵法和现代的战争理论结合起来。现在的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对冷兵器作战知识一无所知的郑言了。但越是这样,我心中带兵的yu望就越强烈,毕竟,如果手上没兵的话,有这些知识也是毫无用武之地。

我漫步在城墙上,郭朝进等人一直跟在我的身后。他们倒是蛮尽职的,我在书房里苦读的时侯他们也日夜不停地轮番守卫。我对他们的存在也渐渐地习惯了,同时在他们的眼里,我也看出了点以前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尊敬和崇拜,呵呵,现在我还真有点做领导的感觉了。

这时,一位军士匆匆跑上前来作揖道:“郑公子,临安来了圣旨,请郑公子速去接旨。”

听到要去接旨,我的脑袋轰的一下就乱了。圣旨吔皇帝老儿说的话,还有玉玺在上面盖印印。这这这这玩意如果到了现代,那能值多少钱啊

我匆匆随着军士跑到会客厅,厅中已摆上了香案,余玠也已换好了朝服,此时正与一位皮肤白皙得可怕的黄门分座两旁,边上站满了威风凛凛的殿前卫。

见到我冒冒失失地跑了进来,那黄门扯开他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嗓门说道:“这位便是郑言吗”

“回杨公公,正是郑言。”余玠忙陪笑着说道。

“嗯,”那黄门用他那双小眼睛打量了我一会儿,说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想不到郑公子年纪轻轻便立下了如此盖世功勋,咱家真是佩服。”

“哪里,哪里,公公过奖了。”我强忍着想吐的感觉,陪笑作揖道。

“嗯,余玠、郑言接旨。”

余玠和我忙并排跪地叫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靠,第一次跪地,心里怪别扭的,特别还是跪这个阴阳怪气的公公。跪在地上的我,只觉得心上好像压着块大石头一样,闷得慌。

只见杨公公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个黄色的卷轴,展开,用他那特有的怪腔叫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绍定三年四月,金贼犯我楚州。余玠、郑言,退敌有功,各赏金百两。封郑言为礼部宣义郎,即日赴京面圣。钦此”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我毫无感彩地跟着余玠叫道。

同时心里暗自为余玠抱不平,他打生打死的,才只是得金百两。崇捷崇锐军可是死伤一万余人啊我转眼望向余玠,却见余玠的表情却十分坦然,好像事情本来就该这样似的。

“呵呵,郑公子。”杨公公笑了几声道:“郑公子自愿留在楚州抗敌,且用计以弱胜强一事,早已传遍临安的大街小巷了。此时的临安文人,个个都以郑公子为榜样。就连皇上也对郑公子赞不绝口。日后郑公子飞黄腾达之日,还请公子多多提挟啊。”

“一定,一定,公公如此说便是见外了。”我笑着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