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155(1 / 2)

加入书签

时间,熊延弼革职。

东林党以巡抚袁应泰代熊延弼,擢为兵部右侍郎。薛国用顶替袁应泰的位置,担任辽东巡抚。

老将李怀信不服气朝廷的命令,卧床称病,乃告老还乡。

贺世贤也对此愤愤不平,不过熊延弼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真的无知。对贺世贤劝说道:“我已经不在辽东了,老将军也告老了你也走了何人来守沈阳这辽阳屏障呢”

贺世贤乃安下心来,不再说辞官的事情。

贺世贤虽然被安抚了,但李怀信告老还乡一事,还是让袁应泰感到忧虑。袁应泰乃上表,道:“臣愿与辽相终始,更愿文武诸臣无怀二心,与臣相终始。有托故谢事者,罪无赦。”

袁应泰这话里面的意思很简单,我是想用心做事的,但恐怕手下人有不同的意见,希望皇帝你给我罪无赦的权力。

天启帝听从朝臣的意见,下旨对袁应泰多加赞誉,同时还赐予尚方宝剑。

手中有权,心中不慌袁应泰乃大力排除异己。何光先,以贪污罪杀之以无能据高位之名,裁大将李光荣以下十多人。

李光荣大为不忿,不过另外一个人却心头大喜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唐继光唐继光当下就派人到辽阳请李光荣,对于唐继光这雪中送炭,李光荣非常感动,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来东江镇任职。唐继光也没有亏待李光荣,李光荣担任马军游击将军一职。

李光荣乃是辽东边军当中少有的骑兵大将,骑兵大将可不必步兵。步兵可以统筹全局,不一定需要勇猛的武艺。但骑兵不同,骑兵的存在就是为了进攻而存在的。

这使得骑兵比步兵更加讲究胆气、士气,胆气士气这些都虽然自身有一定因素,但如果大将冲锋在前面,效果更加大。

另外战场上尘土飞扬,步兵还没有什么,可以步步为营,但骑兵可以吗站在原地的骑兵,还不如一名步兵。骑兵需要仿佛一把利刃,插入敌人的弱点、要害上,将敌人分割。这就需要良好的方向感,还有敏锐的战场直觉。

简单一点说,一个好的骑兵大将,需要文武双全。

李光荣就是这类人了,不过骑兵讲究的是一刀致命,在高速中杀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使得骑兵的素质都可想而知了,满口脏话,酗酒的也不在少数。拿破仑手下的骑兵大将,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了一年轻骑兵还没有死,一定会成为一个恶棍”

虽然国情不同,情况也会不完全尽同,但再怎么不同,用恶棍来形容李光荣也不算夸张。而袁应泰则是正宗文人,靠治理地方出众而上位的。

当初山东爆发饥荒,袁应泰就是担任山东布政司参议,为了有足够的资金。袁应泰不惜挪用漕折马价和额外税数万两,为此事后被逼告病回家休养。

操守上袁应泰没有的说,不过他这传统文人容不下李光荣,也不算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才有唐继光占便宜的事情,如果熊延弼还在,那里有唐继光抢人的机会。

不过唐继光的好运也用光了,十月解决了熊延弼后,御史台的人立刻将枪口转移到唐继光身上,短短十天攻伐唐继光的弹劾奏折都厚达一尺了其中姚宗文最为激动,几乎是两天一份奏折。如果不是想不出太多攻击唐继光的话儿,恐怕一天十份的事情姚宗文都做得出来

不过东林党那里也不算都是伪君子,君子还是有那么几个的。杨涟出言为唐继光解释,认为唐继光于国有功。最后朝议后决定,罢免唐继光现在的官职,让唐继光到京城侯补官。

简单一点说,就是唐继光保留级别,比如是正厅就是正厅。不过正厅担任的市委书记,那就不好意思了没有你的了,看你自己运作了运气好,过了二三年找到个位子。

运气不好就好像姚宗文那样,荒废了差不多十年时间,这才重新找到一个位子。

唐继光听了后,自然是勃然大怒,东林党这帮混蛋居然敢这样做他们难道就不怕没有了熊延弼和自己后,辽东守不住吗

不过仔细一想,唐继光却苦笑,东林党既然敢党同伐异,恐怕已经认为袁应泰能够稳住辽东局势。这说起来,还得怪熊延弼太有能力了

什么有能力也怪

没有错,就是因为熊延弼太有能力了将辽东经营得太好了

熊延弼先是把戚继光的侄子,戚金调来了辽东。戚金不仅仅是戚继光的侄子,从小就追随在戚继光身边,担任亲兵。参加过多次战斗,江南平倭,到蓟北戎边。再到领兵,于万历朝鲜之战中,戚金更是第一个登上平壤城头,收复平壤。

戚金更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戚继光传人。

除了再次出现的戚家军外,熊延弼还在辽东操练了十三万大军。这个数目,可是比当初萨尔浒之战前,辽东边军的数目要多上差不多四成

怪不得东林党对于辽东局势如此乐观了。

第290章潜伏

更新时间:2012103115:45:21本章字数:3555

这也使得袁应泰信心空前膨胀,唐继光都已经听说了,袁应泰准备出兵收复抚顺的事情了。大概是这样,使得东林党认为,收拾了唐继光和熊延弼,对于辽东的局势没有影响。

东林党的认为,可不代表东江镇将官的意愿在得到了朝廷的旨意后,东江镇将官从上到下都大为愤怒。陈良策因为错了一次,这次可不敢错了。得到消息后,当日就带着三四个亲兵,率先来到铁山,向唐继光表忠心。“军门莫走在我陈良策看来,东江只有军门一人”

唐继光虽然也怒,但知道自己不答应朝廷的事情,不好办。手下士兵大部分都是明国人,大明立国二百载,对于普通百姓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使得唐继光就算闹造反,他们哪怕不会造唐继光的反,恐怕也不会为了唐继光而死战。

而不造反,自己又有什么办法拒绝朝廷的命令呢

唐继光思来想去,最后化作一声叹息,对陈良策道:“这事情晚些说吧”

“军门这事情耽误不得末将这就下去联名给军门正名”陈良策斩钉截铁的说道。

唐继光没有说话。

陈良策也不知道是走好,还是不走好。

但陈良策没有犹豫多长时间,又有人来求见了。这次不是一个了,而是一批了。唐冬元、王一宁、宁完我、张盘、吕世举、丁文礼、、塙直之、唐政重。就连新晋的李光荣和叶赫人莽古拔都都来了。东江实权人物,除了水军游击将军汉克姆斯和吕鸣飞外。其他人都来了。

倒不是这两人对唐继光不满,汉克姆斯带着舰队到大洋岛那里巡逻,恐怕还不知道这消息。而吕鸣飞则在义州,距离铁山最远的。估计现在正赶着过来。

这些人的到来,都省却了陈良策一个个的去找他们联名的麻烦。

众人一进来,立刻乱哄哄的劝说唐继光。

唐继光实在被他们吵的没有办法,打了个手势,乱得仿佛菜市场的大厅,登时静下来。这让陈良策心中暗暗庆幸,幸亏自己这次没有想着落井下石,冒出一些不应该有的心思。看看唐继光在东江的威望。恐怕就算是朝廷任命,没有唐继光的点头,这总兵官也当的不安稳。

“朝廷在这事情上已经商议好圣旨都已经下了这事情无法违背”唐继光缓缓的下定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