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 分节阅读 195(1 / 2)

加入书签

d我就觉得自己很无用的。”

一年的俸禄还不够马如月一个月挣的多。

说句难听的话,他吃的用的穿的全都是马如月的,活生生的变成了一个软吃饭的。

好在,他脸皮足够厚。

从马如月半夜出门捞吃的到现在早已经习惯了。

“别啊,江大人还是有优点的。”马如月咯咯的笑道:“至少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好男人。”

别的不说,允许了她做各种生意,四下里折腾就是天大的开恩了。

马如月可是知道这个时代女人地位低下的。

但是在自己家,她是绝对的女王地位,不仅孩子们,江景远,甚至江智远都是乖乖听话的角。

这就让她过得很舒心了。

一个家,只能有一个当主子的人。

两个相处愉快从来不会闹矛盾。

“江大人,你想要占上峰还要加油噢。”马如月难得好心的给他系着腰带,顺便在他耳边吹了一下风:“出相入阁,夫荣妻贵,我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原本被她一笑一吹闹得酥酥麻麻的江智远还没来得及捞她入怀,人就一个箭步跑开了。

“妖精一样”江智远听得院子里打那沙袋“呯呯”响到底没敢开腔,他这个娘子的强悍可是领教过的,聪明的人就是要少说话多做事才行呢。

马如月练功除了沙袋,还有飞刀,再就是腿上分别绑了重重的沙袋奔跑,直到要将自己累得筋疲力尽才罢休。

对自家夫人这般模样府中的下人们早已见怪不惊。

“嫂子,我也要学。”江景远看了好几天了,最后忍不住提出这个小小的要求。

为什么

“我觉得女人是弱者,我要学会保护自己才好。”原来江景远去学堂的时候发现很多男子对女生都不屑。一次回来的路上还看到了家暴:“那个男人忒不是人了,将他妻子打翻在地还不罢休,还骑到她身上狠狠的揍了几下。我要是有嫂子那本事,一定要上去教训她。”

好一个小姑子,居然有见义勇为的勇气。

“那行,要练这个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又不是真的要练成什么武林高手,无非就是有耐力和力气,先让一个娇滴滴的小姐变得强悍一些。

“呶,你先每天绑着这两个沙袋在院子里跑上二十圈。”自己的沙袋是每一包十斤沙,江景远是小姑娘,又是初次练,马如月让秋菊给做了三斤装的一个给她:“你先练上三个月,你要吃得下苦咱们再继续。”

第三百五十章 手中命运

江景远吃苦的耐心真是让马如月刮目相看。

每一天不要人督促她自己就早早的起床练习。

直跑到累得精疲力尽为止。

从不喊苦和累。

马如月想大约是跟着自己身边长大的受到了影响吧。

又或者她的身世让小小年纪的她早已经懂事了,知道不能等靠要,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改变命运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这一天,马如月正在哄两个孩子午睡,秋菊来禀报老太太来了。

老太太,马如月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是谭氏从京城回来了。

翻身爬了起来将孩子交给奶娘。

“京城虽然大,虽然好,但是我是真的住不惯。”谭氏一坐下就向女儿念叨:“那些个贵人享的福,在我眼里简直就是受罪。”

谭氏喜欢乡下的各种自在。

“煮饭有厨娘、洗衣裳又是有仆妇、连做衣裳都有由绣娘”媳妇儿是大户人家的千金,讲究也多,陪嫁了庄子和庄户不说,各种奴仆带了好些过来,小小的三进院子塞得满满的:“我就只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了,再在京城呆下去,非得成残废不可”

马如月听得老娘这般说辞抱着女儿笑得不行

“真别笑,你娘苦了一辈子,真正是享不来那福气。”在谭氏的眼里,早上起来喂喂鸡,扫扫院子,一家子坐在一起吃了早饭,再带着孙子孙女去林子里拣蛋、摘菜;下雨的时候就和关一珊坐在堂屋里给一家大小缝缝新衣补补破衣服这一切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京城,走一步路身后都跟着丫头,一点儿也不自在,你想干点什么别人都看着你。”谭氏摇了摇头:“不好不好,也是听说宜安州府遭了水灾,如青说路不通,让晚些时候走,若不然,我们早回来了。”

对了,如建呢

“那小子着急着去寻媳妇了。”谭氏笑道:“他看如青成亲了心也慌了吧,一路上就给我说要我回来就给订亲张罗。”

“是该提上日程了,要不然好媳妇都让人抢了。”说是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这儿大不也一样的效果。

真正是连过姐姐家门口都不入,直接去了一碗香,亏得自己还救了他媳妇一次,这一笔帐得好好算。

马如建回来了,没回马家村,让谭氏请媒婆上门商议订亲的事。

兰掌柜原本就中意马如建,兰太太虽然怕女儿受委屈,但见马家人是真心的要结交这门亲,并没有半点看不起兰家的意思,当下也就同意了。

三书社礼,一样都不能少的。

不过,在成亲之前,马如月觉得马家有必要再翻修一房子。

这一天坐了马车和谭氏一起回到了马家村。

“幺婶。”刚下马车就见到了余氏,谭氏笑着邀请她到家里坐坐。

在马家,谭氏取出两节布料送给余氏。

“这怎么使得”余氏光是看着这面料就知道那是高档的布料,这一辈子做梦都没想过要穿上这种衣服。

“幺婶,这是如青媳妇儿让带回来送您的,我寻思着您和幺叔一人做一身正合适。”谭氏笑道:“如青都说了,他有今日全靠了您和幺叔当年对我们一家的帮衬,若不然啊,那些苦难的日子怎么能走得过来呢。”

“哎哟哟,这可人的媳妇儿想得真周到。”余氏接过布料高兴的合不拢嘴:“如青这孩子有出息全靠他自己的真本事。老头子也常说,咱马家村出人材,全出在了你这一家子了。你看看,如海现今种地养殖一年收入不低;如青在京城做了大官;如建就更不要说了,小小年纪就在县城里跑来跑去,可真是不得了”

现在的马家村,说起马黄山家那孤儿寡母的谁不心里眼气。

马家的辉煌谁都越不过去。

“我们一珊也是有福气。”想到这儿,余氏就看向奶孩子的关一珊:“入了你们马家的门,先后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日子也是过得不焦不愁的。”

“姨婆,一珊的福气都是您和娘给的。”关一珊笑意盈盈的坐在房间门口,一边满足的看着小儿子吃奶,一边道:“一珊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在做梦呢。”

这门亲原本是给关一柔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