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 分节阅读 204(1 / 2)

加入书签

d偏偏,就是他不太好看的江智远,硬是将一个县搞得风车斗转。

更让人惊讶的是,还敢越级上书皇上让减赋税。

这胆量硬是不得了。

同样是宜安州府受灾的县份,现在他们还在啃树皮吃草根,宜昌县虽然今年暂停了大庙会和赛龙舟,老百姓可没有饿肚子的人物。

早在腊月间,江智远就贴出了告示,如果家里粮食不够吃的,可以去江氏米行赊欠。

回头等收了新谷的时候,可以以米还,也可以折算成现银来交换,只不过十斤粮多还一斤罢了。

这要在以往的时候,就算有这告示也不敢去借。

但是现在不同啊,明年一收成了全都是自己家,就算是还了米行依然还能吃饱饭。

这就是免了赋税的好处所在。

江智远之所以这么干,也得益于江智荣与骆家米行联手相帮。

江三老太爷想着以前那四兄弟爹娘相继而亡,四个小孩子就像搬家落的狗一家没人管。

谁知道,他们最后却跟在了大房后面打转转。

当时的时候他都有点余心不忍,提出过给这兄弟多一点照拂。

结果,作为族长的老二却说规矩在哪儿呢,谁都不能破坏。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能因为几个孩子就坏了江家大坝的规矩。

而事实上,坏规矩的一直是他。

一直被大房照拂的江智荣四兄弟,现在反过来也能帮衬江智远了。

那可真正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了。

这要是别的人当知县,想要这样借粮怕是有点难了。

江三老太爷私下里问过江智荣,若是借粮的人明年还不上怎么办。

结果江智荣笑着说道县令大人说过,如果借的人还不上,县衙去帮忙讨债。

若实在有那家庭困难真正还不上的,他来还。

就冲着这份豪爽他就借了。

是的,在江家大坝,除了大房以外,还有一房人不容忽视,那就是当年为了几颗葫豆种子而没有了爹娘的江智荣四兄弟。

“大哥,你慢点。”江智路一只手扶着他一边道:“咱今年好好的给爹娘上一次坟,多准备点香烛。”

“大太太,你没走过这些山路,奴婢扶着您,慢点啊”看着娇滴滴的人儿,后面就丫头跑上前去帮忙。

兄弟四人,前面两个都已成了亲。

倒是江智庆江智辉还没有张罗。

一说是生意太忙,没空成亲。

江三老太爷知道,他们说太忙是真的。

一个米行,一个武馆,再来一个镖局。

在江家大坝,江智远的官大;但是,江智荣家怕是钱最多吧

看着四兄弟站起来人高马大,再看人家后面还跟着丫环婆子,这气势,真正是大户啊。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们斗了一辈子,结果给这四小子提鞋都不配。

真正是莫欺少年穷。

江三老太爷暗自在那儿琢磨了这里想那里。

只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吧,江智荣兄弟名下的所有产业都有马如月一份。

真正意义上最有钱的人是暗地里发财的马如月。

江昆明夫妇坟前,江智远一个人在那儿撕着纸钱,两个儿子呀呀学语,看着纸拍着手笑着叫着。

在坟前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黑不溜湫的小孩呆呆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一脸的怯意却又好奇。

“那是二房那个孩子。”九婶走了过来,在马如月耳边低声道:“二房没落了,也没人管他们母子两,私下里,我还听见好几个孩子喊他狗杂种。”

马如月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孩子是何其的无辜。

虽然,他的身份确实很尴尬。

“那一位长年病着呢。”九婶道:“也分了些田土给她,自己却是个笨的,根本种不下来,还是族长看可怜,有时候吩咐家里人帮忙给她种了。”

鉴于她的名声不好,帮忙的时候都有女人来看护着,视她如洪水猛兽。

“孩子可有上学堂”马如月突然间想起一个这样的问题。

九婶摇了摇头,都没孩子和他一起玩呢,哪敢去上学堂。

“来,孩子,过来。”马如月向他招了招手。

孩子没动。

“来,过来了就给你糖果吃。”马如月拿着红红的果子向他招手。

大约是糖果的吸引力大,那孩子果然向马如月靠拢了。

“叫什么名字,几岁了”马如月看他又黑又瘦又胆心,不由得心生怜悯。

没吭声。

“大少奶奶”站在房门口的妇人颤抖着声音轻声喊道:“不对,不是大少奶奶,是江夫人。”

同样是寡妇,她却打出了一手好牌,成为人上人;而自己,落魄到现在这种地步,还得连累孩子。

第三百六十章 救救孩子

云氏咬着牙,轻轻的向江昆明夫妇的坟靠近。

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是毁了,儿子虽然是薄情的江飞远的种,但却是自己千辛万苦生下来的。

而且,儿子也是自己最后的希望了。

但凡有一点希望,他都不想放弃

“孩子,来,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马如月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在这个孩子面前自称。

他表面上,他是二老太爷的老来子。

为了保全二房的名声,他的真实身份外人也不曾知道。

如果真要按二老太爷老来子来讲的话,马如月还得喊他一声叔。

而真实的真相,却是江飞远的孽种,那马如月该是长辈子。

摇了摇头,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