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章(1 / 2)

加入书签

刚才还喧闹得像有无数人吵架的报告厅,瞬间回归了会议该有的肃静,只剩下纸页翻动的声响。

律风觉得不可思议。

等他准备就绪,再抬头,便见到了无数专注的视线,汇聚而来。

建设集团、工程学院、研究所、勘察院

他们身前一块块桌牌,写上的不是他们的名字,而是他们代表的单位。

那一瞬间,律风觉得自己面对的不再是报告厅上百人,而是面对这上百人背后所有集体。

也是乌雀山大桥项目成立以来,参与研究的全部人员。

律风定了定神,点开了准备已久资料,声音平静克制的说道:这次邀请大家到场,是为了一起研究乌雀山大桥是否可以采用盘山结构设计的问题

随着他的话音,报告厅宽大清晰的幕布,投影出了盘山大桥的概念图。

巍峨连绵的乌雀山中,盘亘着一条银色巨龙般的桥梁结构,在渲染的阳光之下熠熠生辉。

这张盘山大桥概念图一出现,律风就听到了回声阵阵的感叹。

它从乌雀山脚下开始攀升,沿着山体走势,弯曲成了柔和的弧度,然后在最为合适的地方,飞跃地震带断层,完成了桥梁横跨两岸的任务。

律风说: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概念构想,从乌雀山大桥现有方案选点开始,规避方案一的高峰、陡坡,在方案三、方案四的地点,自行建设高架桥,逾越地震造成的裂隙和断层。

他的讲述,伴随着精心绘制的黑白设计图。

没有乌雀山翠绿渲染,单纯的黑色桥梁线条,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他的全部所思所想。

盘山建桥,凌驾断层。

人为的降低乌雀山架桥地点的高度,将那条能够直通藏区的高速公路,全程建设在桥梁上,跨越乌雀山。

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一般的想法,却因为幕布上细致详尽的设计图,显得尤为认真。

从桥梁两端的引桥高速路,到主梁搭桥的初步设计,律风得画得完完整整。

即使吴赢启告诉他没有必要,只需要在会议室阐述自己的观点,随便给一个示意图就行。

律风仍然像一个完美主义者,将它们规划得尽善尽美。

可惜,建立这么一座前所未有的桥梁,不是他图纸画得漂亮就能成功的。

律风说:这样的设计存在极大的建设施工困难。首先,桥身必须选用抗震材料,保证不受乌雀山地震带影响。其次,乌雀山冬季冰雪会造成桥体产生低温效应,导致盘山大桥存在行驶风险。然后,我们也没有任何的设计经验可以保证它能够成功。

他说出的这些困难,全是在桥梁分院档案馆里找不到解决办法的问题。

律风将它们直白的抛出来,做好了心理准备,等着迎来台下所有人的质疑和否定。

然而,台下安安静静,参会人员仍旧是捧着资料,仰头端详着设计图,眉头紧锁地深思着。他们不可能不困惑。

但是

他们竟然没有立刻思维活跃地交头接耳,更没有突兀出声打断律风。

律风顺着详细的盘山设计,一页一页的讲述他的想法。

参与会议的人员,哪怕随着他的讲解发出疑惑的声音,依然保持着会议礼貌,直到这个荒诞不经的构想阐述完毕。

于是,律风主动说道: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再做详细解答。

话音刚落,坐在报告厅前排的代表直接举手,我们一建申请负责主体桥梁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律风一愣,还没出声,坐在一建旁边的二建代表,立刻开麦,等一下哦,这个部分应该是我们负责的!

两个建设集团不同分公司的代表,针对主体桥梁部分,展开了吵闹的辩论。

一建的人翻到手上资料以前方案一、方案二是你们负责的,现在盘山桥的主桥跨点在方案三和方案四附近,怎么会是你们负责?

二建的人不甘示弱,直接指出重点,因为盘山大桥的引桥和主桥必须保证用材、结构一致,我们二建的技术更成熟,调研也比你们一建有经验,肯定得我们负责!

本该由他来回答的问题,瞬间成为了第一建设分公司和第二建设分公司的直接矛盾。

一建和二建的代表,在争论之后,立刻看向律风,问道:律工,你是设计这个方案的人,你说,谁来负责桥梁主体?

律风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种问题,他难得诧异地看向吴赢启。

只见吴赢启哭笑不得地打开话筒,严肃说道:你们一建二建都是兄弟单位,怎么又在抢活干?

一建不高兴了,这本来就是我们负责的,怎么叫抢?

二建也不肯认,吴院你说,盘山桥的构造从头到尾就是一座桥梁,我们二建专门做引桥施工,来负责这座桥不是更合适吗?

哪里合适了,盘山桥造型特殊,桥墩要跨越地震带,空管钢结构的钢桁梁抗震情况,我们一建才最清楚。

忽然,一声悠然苍老的声音加入战圈。

诶,你们两个建设的不用担心钢材抗震问题,这是我们研究所的项目,这个我们负责。

两个人的争论加入了第三者,就瞬间扩大了影响范围。

刚刚还握着资料,一边听两家建设单位争夺的参会人员,一边举起手来,打开话筒直抒胸臆。

钢材抗震的研究,我们校研究院的经验更丰富,我觉得应该交给我们。

我们在桥面抗寒抗冻方面有完整的建设经历,不管是前期施工还是后期养护,都能直接负责这次盘山桥的研究。

盘山部分的桥墩选址,我们三勘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参考,给你们进行落位点设计。

不不不,交给我们第一勘察院,以前我们就做过盘山高速,找适合架盘山桥的地方绝对比三勘察的人熟练!

律风还没等给他们更详细的答疑解惑,台下这群竟然趁着场面混乱,主动抢起工作来!

他们的问题,没有一个集中在盘山大桥的构想和设计上,争来争去全是

这个部分应该归我!

律风见多了承包方凑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

各司其职、互相推诿,一旦有不符合承包方心意的部分,绝对会大掌一挥,表示拒绝。

可现在,报告厅吵吵闹闹,每一个单位的参会代表,都在据以力争,用各种实例表达自己迫切想要参与调研的心情。

能研究主桥最好,能负责钢结构抗震更妙。

没有推诿,没有质疑。

反而竭力地说服吴赢启、说服对手,想把盘山桥的某一部分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完完全全没有把律风的想法当成笑话的意思。

他准备了一腔解释毫无用武之地,因为这群人不需要任何解释。

他们愿意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念头,全力以赴地付出,并且希望抢在兄弟单位的前面,成为项目一部分的负责人。

这种主动的态度,是律风从来没有过的经历。

报告厅里一个接一个地,向他认真讲述自家单位的特长和经验,希望获得他的认可。

好像一场临时起意的自荐,把律风这个在英国资本国度学成归国的家伙,震撼得无以复加。

他们有的人双鬓斑白皱纹深邃,有的人镜片厚实神色不明,谈起自己单位能够为盘山大桥构想做出的贡献,信手拈来,毫不含糊。

他们的年龄足够说明这个项目凝聚了多少年的心血。

他们的态度简单直白的表达出了同一个期望

哪怕盘山大桥只是一个可能性,他们也愿意为了可能倾尽所有。

冯主任见律风一脸诧异的模样,笑了笑,说道:他们一直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