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章(1 / 2)

加入书签

项目是秘密,能不能去也是秘密,甚至连这个名字,都充满了秘密的色彩。

殷以乔一点儿也没生气,而且根本不急。

什么秘密到了确定的时候,都会登上各大新闻报刊,宣扬得到处都是。

毕竟,律风是国院的人。

国院负责的项目,就没有不受到全国瞩目的。

律风的悠闲假期,不过一周,就收到了吴赢启的通知。

那边吴院的话格外严肃,透着不希望律风去的情绪,可他依然带来了最好的消息。

你去南海隧道项目的事情,批准了。

一句话就能让律风心潮澎湃,恨不得马上收拾行李赶赴现场报道。

但是吴赢启严肃道,有附加要求。

南海隧道项目规格不同,情况不同,律风可以理解,您说。

吴赢启的话语,带着叹息,那边不是国院和翁总说了就能算的,一切都要经过项目委员会审批决议。他们意见是:你经验不够,设计的桥梁只有越江桥建在水上,乌雀山大桥属于盘山跨谷钢结构,和海洋腐蚀性环境截然不同,所以,他们要你拿出新方案作为考察。

有些话他没有直说,毕竟从委员会里传来的意思是:他们已经拥有了更好的桥梁段设计师,律风这样的外行不够资格。

能够驳回国院申请、翁承先提议的家伙,吴赢启闭着眼睛都能数出一二三个来。

他恨不得律风听完就说好吧太麻烦了我还是不去了。

结果,电话那头仍是冷清沉稳的声音,我可以做新方案,但是我需要南海隧道桥梁段的数据。

正如吴赢启料想的一样,律风可不是随随便便就退缩的性格。

固执得血气方刚,又叫他无比喜欢。

有,我给你传到单位内网,你随时可以去看。

但是,不准加班。吴赢启认真叮嘱,我们都跟门卫室和人力资源打好招呼了。一旦发现你熬夜加班,我马上就跟南海隧道项目委员会说:没方案,律风不来了!

领导过于贴心,甚至十分期待律风不去赴这场无理取闹的考察。

律风十分羞愧。

真不知道吴赢启是希望它不要去,还是害怕他英年猝死,成为桥梁分院的负面典型。

于是,得到了新任务的律风,回到朝九晚五上班下班的日子。

殷以乔从他上班那天起,天天关注基础建设的热点时事新闻,却发现纵观全网,只有高铁站通车、新建公路、大桥竣工的消息。

根本没有新启动的桥梁项目!

终于,殷以乔忍不住问:你回去上班,到底负责哪个项目?

国院可不是一般的设计院,除了国家指派的大型桥梁,律风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新闻都不会报道的小工程之中。

然而,南海隧道一切成谜。

律风在网络上都只能查到只言片语的新闻消息。

办公室电脑里南海调研获取的精密数据,巨细无遗地展示了这片不可逾越的蔚蓝海洋存在的水文、气象、地貌。

对于南海隧道整个项目来说,这些数据粗糙简陋,不足以作为设计参考。

可对于项目中跨海桥梁来说,根据这些参数,设计出一座样式简单耗材节省的大桥,轻而易举。

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会成为南海隧道项目委员会拿来考核的试题。

律风满脑子数据,无从下手地回答殷以乔。

我现在什么都没负责,因为我还在努力争取。

争取能够从一行行数据里,看出委员会的真实目的。

作者有话要说:律风沉默看着体重秤,仍是无法知道犯罪前科殷以乔为什么能单手扛起自己。

殷以乔:?因为我举铁。

第34章

桥梁分院迎来安静繁忙的又一天。

律风依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查看南海隧道项目的海洋数据。

他研究这些数据接近三天,已经能够背下起点立安港到海岛富云县沿途的所有暗礁、岛屿。

它们清晰散布在项目组发来的海图上,与修建成形、计划修建的人工岛一起, 成为了大陆连接宝岛的最佳途径。

然而, 这样顺遂的线条,未免过于简单。

简单得不像一个耽误了二十余年的项目, 清晰完整地给出了这片海域所有的强涌和急流。

按照要求,律风大可挥手连线,直接在最佳途径上, 根据数据设计出一座简洁美观的桥梁,连通隧道。

可他迟迟没有动手。

除了查看这些数据, 他最多只是去找找关于海洋隧道、跨海大桥的论文, 根本没有动手作图。

安静得像一位沉浸在书本学习的学生。

冯主任过来看情况的时候,正见到律风埋头看资料

《桥墩冲刷与波流力试验研究》

他觉得奇怪,说道:南海隧道桥梁段的波流力实验数据不是都给你了吗?

那份资料他仔细看过, 给的数据巨细无遗,完全不需要律风再进行别的验证, 直接就能上手设计。

律风闻言,从厚重的资料里抬头。

他拿过手边计算结果, 递给冯汉林,但我觉得数据有点奇怪。

哪儿奇怪?冯主任诧异地接过来,

律风晃了晃笔,根据他们给出的水深、波高、流速来看,桥塔能够承受的波流力应该在六千到七千(千牛)之间,但是我重新查了南海不同跨海桥梁的论文,发现它们承受的波流力普遍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冯汉林低头翻看律风的计算, 经过复算之后,波流力保持在六千到七千范围内。

与项目组给他的数据保持一致。

你说这个数有问题?

嗯。律风点点头,冯主任,这可是横跨南海海峡,长达135公里的海平面,为什么项目组给出的波流力模拟数值,会跟其他的内海跨海大桥相差无几。

律风对数据不敏感,也没有经手过跨海桥梁。

但是,他深知海洋瞬息万变,越是远离陆地的海平面,越是湍急深邃。

而且这一段律风指了指毫无异常的数据,竟然是沿海平原到澎洲群岛的数据,我怎么也不会信。

澎洲群岛作为南海海峡之间散落的珍珠,除了旅游和物产资源丰富,还盛产社会新闻。

昨日商船触及暗礁,海警奔赴现场紧急救援。

明日海上浪涌打过,渔船钢缆断裂,危在旦夕。

律风随手一搜,澎洲群岛附近都是海难、台风的新闻报道。

作为繁忙的海运航线,往来沿海省市的船舶,在澎洲群岛附近发生事故的几率,远高于其他地方。

然而,手上的数据平静无波,仿佛温和友好的海洋静谧安详。

只需要他轻松划过去一道桥梁线条,就能完成这个简单的任务。

律风一提,冯主任也认真重看了这份数据。

那些密密麻麻的水文、地质、航道、航线数据,完美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建设环境。

略带困难,但能实现,他顺着这些数据,都可以开始考虑最佳的桥墩落位与桥塔桥型。

如果,律风没有指明这是沿海平原到澎洲群岛的数据,冯主任绝不会陷入与律风相似的困惑。

等一下,我去找两个人来。

说着,冯主任拿着资料走向隔壁办公室,律风紧随其后,没法安静等他回复。

隔壁办公室不少结束了项目,悠闲享受准点上下班时光的设计师。

冯主任一进来,他们立刻放下手机,鼠标点点,每一个都专业认真地忙碌起来。

一看应付查岗经验丰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