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1 / 2)

加入书签

吴院犹豫片刻,说道:但是他做得一手好测量,画图也没出过问题。人能熬,肯干,又是、又是翁承先的徒弟

说着,他摇了摇头,翁承先怎么会收他这种徒弟。

语气里满是无奈。

律风瞬间明白了。

瞿飞就算是真正给错数据的人,吴赢启也不好去追究什么。

国院的自己人,又是翁总的徒弟,这回复内容虽然简洁,包含的信息量足够巨大。

那我先看看怎么设计桥梁部分吧。

律风没多说,拿过资料就要走。

律风,我会问清楚翁总工,到底怎么回事的!吴赢启沉着脸许诺。

律风却摇了摇头,不用。到时候见了,我会自己问。

无论是问吴院,还是问那个瞿飞,这事不会这么轻易揭过。

只是,一切纷争暗涌面前,数据更重要。

律风从未怀疑自己想去南海隧道项目组的决心,这一段错误数据的事故,反而燃起了他的斗志。

他重新查看了数据,之前就有的念头,迅速成为了草稿,落在了洁白的纸页上。

暗礁、深水、台风。

桥梁要从这样的地方跨过,始终无法回避海水侵蚀与狂风巨浪。

作为公路、铁路两用桥,穿越澎洲群岛的那根线条,注定又粗又壮,才能抵御自然的侵扰。

实用和美感,在这一片海域进行了强烈的争夺。

律风好几种桥梁的草稿,都否决于它们粗壮笨重的躯体。

这么一片蔚蓝的海洋,落下太多的桥桩,毁坏的不仅是海洋生态,还有自然风景。

好几天的准时上下班,律风已经习惯了把思考和问题带回书房解决。

他已经清楚了南海隧道每一个桥座选择的落位,但是他无法抉择的是,到底悬索桥更好,还是连续梁桥更稳。

晚饭之后,律风又关在书房,全自动加班。

电脑屏幕左边显示的是南海蔚蓝风貌,随便一张图片,都像是亲临那片深邃迷人的海域。

屏幕右边,是清晰的中国地图,宽阔的蓝色海峡阻断了大陆与宝岛的通道。

律风晃着铅笔,在手绘的地图上随意连线。

跨海大桥如同水蛇一般弯曲的身体,钻进了隧道预定入海口。

下一刻,又经由律风的笔尖,在贴近宝岛的位置,昂头出海,仿佛吐信般的桥梁,衔接到了海岛边缘。

他脑子里有无数漂亮的桥梁设计,都因为台风巨浪化作泡影。

这片蔚蓝深邃的海域,好像注定只能拥有粗壮的钢筋水泥,作为最后的选择。

南海隧道的桥梁,设计条件极为苛刻。

防风抗雨成为最基本的选择,额外还要考虑海啸、地震、台风、海水侵蚀、泥沙淤积、航道航线。

律风就算想要在桥梁上做一点点个性发挥,也会被残忍资料里提供的数据,劝说得面对现实。

正当他烦恼于要不要进行审美妥协的时候,书房门被人敲响。

师兄!

律风一喊,房门就打开了。

殷以乔远远靠在门边,笑着问道:有空吗?

有。律风站了起来,思绪从自我挣扎之中脱离,太阳穴都随着走路的步伐变得轻松。

我头痛死了,新方案真的烦。

之前烦造假,现在烦抉择。

被迫要放弃漂漂亮亮宏伟辉煌大桥构想的律风,悲哀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完美颜控。

他为了南海隧道桥梁段,查找了无数与隧道连接的桥梁资料。

英法的粗糙,日本的太丑。

唯独中国桥梁披红挂彩,霓虹闪烁,成为他心目中永远偏爱的NO.1。

然而,NO.1的隧道桥,做得极为朴实。

好像每一位设计师,都和他一样

尽享头秃之后,与现实妥协一致,实用性战胜了观赏性。

能建成就行!

律风哀叹桥梁不易,大步走出书房,卷起衣袖问:搬沙发还是扫地?我现在正想做点家务,醒醒脑。

感谢你这么积极。殷以乔轻笑着把人往茶几电脑旁牵,叫你来看模型,不是叫你来干活。

一听模型,律风眼睛都亮了。

他走到殷以乔的笔记本边,丝毫不客气的坐下。

越江广场还是你的新作品

话没说完,就见到屏幕上熟悉又陌生的亭廊。

那是他遗忘在电脑硬盘里的半成品,即使认真记录了醉后师兄给出的严厉批评,也没能找到机会,沉下心来好好修改它。

因为,他的心早就飞向了大山深处那座盘旋桥梁上。

完完全全没有了耐心勾勒亭廊桥影的兴致。

此时,屏幕上的亭廊立于水面,廊顶简洁宽阔。

浑身散发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却因为细细雕琢的材质,透出了现代建筑的清爽纯粹。

它是连接市民中心与青色高楼最佳渠道。

一座建设在现代湖泊之上,身形与倒影同样雅致舒适的亭廊。

师兄你改的?

这话问得傻,可更傻的是律风。

他拖着鼠标,一点一点查看亭廊的建模,无论是廊顶垂质的弧度,还是立柱于基座衔接的力度,都是完美的传统建筑风格。

可它建在湖面之上,突显出绝无仅有的现代气息。

最近有空,就把电脑存货清了清。看你没空改《山水逍遥》的亭廊,我就随便动了动。

殷以乔说得轻松,也不知道是多少个日夜的加班加点。

要是觉得还行,你的《山水逍遥》后续设计,可以按这个风格来。

行!特别行!

律风被现实折磨的感知力又回来了,果然建筑还是要足够美丽,才能引发观赏者的共鸣。

嗯?殷以乔困惑于他突如其来的感慨。

然而,律风眼睛闪闪,没有解释。

他眼前看的是漂亮的亭廊,心里想的却是远在南海的桥梁。

他将亭廊缩小于山水之间,就是一幅完完整整的微缩画卷。

不过一条短暂的湖面衔接罢了,却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将过去和现在紧紧咬合,毫无违和感地融入了一方水土。

《山水逍遥》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美。

他做桥梁也当如此!

律风挣扎许久的取舍,忽然就定下了结论。

不够宏伟壮观的桥梁,绝不是他的设计追求。

不能与南海气吞山河的磅礴姿态相衬的桥梁,更不是他的期望。

一个浅淡的念头,从眼前凭栏依水的亭廊悄然浮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