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章(1 / 2)

加入书签

更何况国家设计院的可怕效率,绝不是英国保守四点钟下班的绅士们能够同步的。

而且,这次负责宝岛检测的黄登全院长,已经用实际行动,震慑了国家设计院一号加班狂魔律风。

黄登全带队到岛第一天,直接把宝岛全部需要检测的建筑物,进行了详细分工,效率惊人。

到岛不过第一周,他又成为了宝岛媒体最为畏惧,也最为愤怒的头号大敌。

因为,他站在发言台上,任何人都无法预测,他会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语。

媒体开头就问:你们怎么保证检测能够保障岛民未来的安全?

黄登全敢说:检测只能保证建筑物符合工程建设标准,保障岛民安全的是消防、军队、警察署,这个问题请去问他们,或者问问南海舰队。

媒体阴阳怪气:你们只做监督不做实际,是不是因为能力有限?

黄登全就讲:你们不信我们的能力,就不要求我们来宝岛。来了还要质疑,我怀疑你根本不是宝岛人。

言论特别自由。

自由得律风听说之后,对这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院长肃然起敬。

虽然,国院一定是做过叮嘱有过策略。

但是,敢把叮嘱和策略实施得如此不给情面,高高在上得将宝岛媒体踩到脚下的黄院长,简直是开天辟地第一人。

律风和殷以乔小声聊着出人意料黄登全。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刻意的咳嗽。

来晚了来晚了。

说好要来为殷老先生接机的瞿飞,终于出现了影子。

他意气风发,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迈着社会老大般洒脱步伐,摸着短发就过来了。

哎,都怪宝岛的tony老师太磨叽了,叫他修个头发,修了快两小时才给剪掉一层,殷老先生呢?c.e建筑师呢?我没迟到吧。

没迟到。律风见到他,简直难以置信。

瞿飞常规装束是拖鞋裤衩短背心,要不是工地要求规范着装不然扣钱,他能光着膀子带领工人兄弟当工地纤夫。

此时,瞿飞修剪得极好的短发,露出两侧时尚的浅青。

哪怕他一身西装漆黑古板,凭借着傲人身高,也能撑起几分精英范儿。

殷以乔见过瞿飞无数次。

可他也没见过这么眉飞色舞,把高兴写在脸上的瞿工。

这是遇到了什么大好事?

殷以乔礼貌一问,瞿飞立刻耐不住性子,笑得春光灿烂。

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要不是瞿飞戒烟,他一直把烟灰抖得遍地四散,彰显他此时快乐的情绪。

殷老先生来了之后,得先跟国院、岛研院的人碰头吧?

瞿飞讲小道八卦、内幕大事一般,凑过去跟他们挤眉弄眼。

我不穿得整整齐齐、容光焕发的过去参会,怎么在电视上衬得岛研院那群家伙惨不忍睹,黯淡无光?!

律风敏锐察觉了关键。

电视?碰头会请了媒体?

对啊。

瞿飞挑眉笑道:咱们在宝岛过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么大一场优秀建筑师工程师碰面会,要是不让宝岛那群贼眉鼠眼的狗仔看清楚,指不定编排我们在里面搞阴谋,算计他们这指甲壳儿大的地方呢。

所以,黄院害怕他们胡编乱造,特地安排了电视台、报社的人在办事处守着,连主播都有十几个!就等着全国直播呢。

第49章 终于归航的大船

宝岛中央研究院可能是全岛最先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人群。

因为, 他们在短短几个月里,从准时上下班,变为了随叫随到。

资本主义的悠闲养老生活荡然无存,时时刻刻处于高压态势, 被国家设计院一群铁人, 指使得加速进入社会主义。

黄登全可能早上七点通知, 彻查岛研院负责的楼宇建设项目。

九点没有等到资料送达办事处, 马上就向新闻媒体宣布:岛研院不配合工作,危楼核查进度受到了严重阻碍。

又或者点名晚上八点开会,要求岛研院对某栋存在隐患的大楼,进行完整阐释。

岛研院的建筑师不配合,那么会议立刻变为新闻发布会, 黄登全亲自登上讲台, 对广大媒体讲述:在国家设计院看来,这栋大楼存在的重大问题。

媒体成为了国院最大的武器。

在新闻自由、报道自由的地区, 黄登全几乎把宝岛的记者当成了自家撰稿人,把资本主义公开骂战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头几次, 岛研院的人还藏在研究院里心存侥幸, 觉得大陆人都是委婉含蓄顾面子的性格。

结果,黄登全雷厉风行,什么都敢说,让他们直面了舆论的怒火。

岛研院不配合岛研院设计存在重大问题岛研院罪魁祸首的标签, 贴上去就很难再撕下来。

怕得要死的建筑师们,再也不敢无视黄登全, 迅速适应了社会主义没日没夜奋斗的频率。

他们忙的时候甚至只睡两三个小时,就是为了应付国院下发的任务要求!

即使又在周末休息时候,收到国院的消息。

他们也只能大声抱怨啊!黄登全要怎样啦!, 然后赶紧准备国院要求的资料备查。

毕竟,工作不认真仅仅是少赚点钱。

检测不认真丢的可能是命。

所有人都清楚,这次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宝岛检测项目里,都在好奇,谁会变成最终扛下一切的幕后主使。

78座大桥、11座建筑物的罪名下来,哪怕请到最好的律师,也会坐牢坐到油尽灯枯。

强压之下,连心中满是怒火的夏英杰,都逐渐麻木。

他头顶仿佛悬吊着一把利刃,懈怠下来,就会人头落地似的,令他心惊胆战。

连续高强度审图、自查,已经让他身心俱疲,再也没有当初的趾高气扬。

怎么又有这么多媒体。

岛研院众人走进办事处现场,就见到后面坐满了扛着设备,抱着电脑的记者。

自从国院项目组入驻宝岛后,他们见到媒体的次数,比前半辈子加起来还多。

明明网络上见到报道里,描写黄登全都没有什么好词,可这群媒体,一叫就到,一喊一群,蜂拥而至的样子,一点儿也没看出本地新闻该有的排外。

然而,他们抱怨归抱怨,入座后心情轻松,背后的重担终于有了要卸下的预兆。

因为,殷知礼要来了。

殷老先生来了,我们会轻松许多。

他可是英国培养出来的绅士,肯定不会跟大陆不要命的疯子一样。

希望他能够实行英国工时,我再也不想晚上睡觉还担心被叫起来加班了。

岛研院的人以为,殷知礼会是他们的救世主。

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位西装革履、头发斑白、浑身英国绅士气度的救世主,在碰头会上亲自看向在场的所有摄像头和相机说道

既然各位媒体朋友都在,就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去现场做一次前期勘测,也比坐在这里听我一个老头子唠叨直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