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三章 包青天(2 / 2)

加入书签

麦高想了想看向平国公问道“国公,不知这机关若是按错有没有什么妨碍,学生担心若是出了差错,反倒是坏了事。”

平国公虽有些诧异于麦高所言,不过还是道“并无妨碍,其实当年父王,和本国公都尝试过很多次,只是不解其意,故而难窥其门径。”

如此麦高就不再担心了,便将他能想起来的包拯的别号从最不可能的开始一一试过,最后在他按下包青天之后,机括声响起,一旁的平国公激动的双手颤抖,而世子早已被这连番的变故惊得麻木了。

佛龛后的石墙在三人的注视下缓缓向两侧打开,一个黝黑的地道入口出现在他们眼前。麦高望向平国公道“国公,我们是不是先去取两个灯笼,也好下去探查一二。”

平国公这才好像反应过来,一叠声地道“对,对,海儿快去取两个灯笼来。”继而又严肃地道“莫要被旁人知晓,你亲自去。”

平国公世子点头应是,忙快步转身出了佛堂。此时只余二人,平国公问道“不知你可否介意与老夫讲讲这供奉之人的由来。”

麦高也在想着太祖的寓意,心念电闪间已是有了个大概,暗自斟酌了一番,便道“其实此处供奉之人乃是源自一个传说,这金身雕塑之人被称为包青天。”为了不影响日后真正的包拯,麦高还是讲了些后世民间的演绎传说给平国公听。

“这包青天据传是奎星转世,最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且不畏权贵,铁面无私,善辨忠奸,自为官之始便以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伸冤鸣不平之事而着称。据传他日断阳间夜断阴,白日料理人间的案子,夜晚则主持阴间的讼事,额前的月牙乃是他往来阴阳两界的凭证。且相传包青天的大堂上有三把铡刀,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但凡是贪赃枉法之辈,只要被查证属实,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廷重臣下至普通的草民,都逃不过这三把铡刀。”

麦高目光看向虚空,又道“学生猜想,太祖皇帝是想用包青天警示后人,须得磊落行事不然难逃天地裁决。”

听着麦高所言,平国公陷入了沉默。而不多时世子便拿回了三盏宫灯,三人借着佛堂内的烛火将其点燃,一人提着一盏,向着地道内而去。

向下也就走了二十多级的台阶,便到了一处平坦之处,正面的石墙上此番倒是正正经经地刻着一段话: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诚信乃为人处世立身之本,亦是立国之本

若是为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而我大通朝若要长久,则应以诚信教化为基石,倡导百姓重信,严惩诈欺之事,朝廷以信执政令,法典以信为本。彼时百姓自然安居,国力自然昌盛。

朕留下此番教谕既是警醒得朕之传承者,亦是告诫朕的后世子孙,望尔等日日自省,莫辜负朕之期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