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6节(2 / 2)

加入书签

“上次在动员大会上,我和你们讲了我毕业的时候选择专业的事情,”

周廊说,“但因为当时的条件和环境,没有展开多说。”

他问谢雁,“你还记得当时黑板上你算出的那个问题吗?”

谢雁点头,“的确,您所写的内容很有挑战性,在国内的研究不多,但国外的技术比我们更发达,所以资料和经验也更多。”

周廊有些惊喜,“你了解铁路和列车?”

“在您的面前我能说了解吗?”

谢雁笑了笑,道,“只是看过一些资料。”

周廊没想到谢雁还有这种见识,他便换了个问法,打探她对铁路的了解,“你知道华国的铁路从哪里开始吗?”

铁路的出现,离不开蒸汽机。

正是因为“蒸汽时代”的来临,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出现在了颠国,而随之配套的铁路,成了大地上的黄金命脉。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交通工具,经济才能飞速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颠国发展成了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而这种快速低价的运输方式,让颠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它开始飞速地建设铁路,短短的时间内,铁路里程达到上万里。

利国从1930年开始追赶,七十年的时间,四十多万的铁路贯穿大地,在高峰期,每年都有铁路在修建,这些交通命脉,运输着各种资源和商品,前往目的地,然后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发展。

但在华国,在世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疯狂修建铁路时,还处于清的统治之下,时间在这里很慢,行程也慢。

谢雁说,“对当时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铁路最开始就像是洪水猛兽,是打破常规的可怕存在,第一条铁路修建后,很快被拆掉了,由清政府修建的另一条铁路,9.2公里的里程,将唐山的煤矿运输到稍远的地方。”

而后时局动荡,铁路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战火在这片土地上燃烧,铁路也是同样如此,因为它维系着物资的运输,和每一场战斗都息息相关。

铁路不仅没有新建,反而更多被损毁,处于战略的需求,这片土地上里程数原本就不多的铁路,数字一降再降。

在华国建立之前,是铁路的黑暗时期,它见证了太多胜利和失败,太多战斗和死亡。

“建国前,大部分的铁路都集中在东北和东部,西南,西北是一片空白,大半个华国是没有铁路的。”

周廊说,“这也是当时为什么我会选择这条路的原因,在一个全新的国家,铁路太重要了,有铁路,就有发展,就有速度,就有更快更好的资源。”

“很难说,华国的铁路是从哪里开始的,”

谢雁说,“我认为,华国的铁路早就有了,詹先生主持设计的铁路在上个世纪有很多,毫无疑问,我们是一个民族,民族的传承在历历史长河中的是漫长而延续的,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在您和其他铁路建设者的付出下,华国的铁路,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呵呵,我做了多少事心里有数,你也不用给我戴高帽子,我听不习惯那些话,”周廊说,“我毕业后,因为大半个中国的铁路空白,因此,国家决定,开始建设一条西部铁路,这条铁路,连接锦城和渝城,这是国家建立后,我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我知道,”

谢雁点头,“耗时两年,在西部修铁路,环境恶劣,这之后,锦城通往宝城的铁路也开始动工。”

“那是华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周廊说着,眼睛有些湿润,“西南的地形复杂,我们面临了很多的挑战,我还记得在它之后,又是一条新的铁路,依然是锦城,从锦城出发,跨过千山万水,悬崖山涧……太多的铁路,从一开始的货运,到现在的客运。”

他看这前面进站的人。

人们拖着行李,背着口袋,有些和朋友一起,有的是一家人,“扶城和锦城,只不过是数条铁路上的一小部分。”

“但就是这一小部分,每天都有无数货物从这里运出运进,到了春运,比现在还挤。”

谢雁点头,“扶城还算好,大一点的铁路枢纽站,南方的各大城市,到了特殊的日子,客运量和货运量都极其可怕,即便是如此,华国的发展越来越快,铁路的速度已经无法再满足需求了。”

“华国现在走的是发展的路,是在追赶世界其他国家的路上,很多问题,其实国外一些国家已经给了我们经验。”

周廊说,“交通兴国,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想强大,就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和高效的货运模式,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铁路已经逐渐被淘汰了,更快更多的货运方式开始出现。”

“海运、空运……”

飞机,港口,货轮,这些成了交通宠儿,而铁路逐渐被人遗忘。

“但是我忘不了,”

周廊叹了口气,道,“你可能年龄小,没经历过,当年为了修铁路,因为我们的条件有限,加上环境非常恶劣,有些铁路,是战士们用生命去换来的。”

“铁路修成之后,给更偏远的大山送去了发展,送去了希望,我到现在,都能听见火车的鸣笛声,火车从铁轨的远处试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周廊笑了声,看向谢雁,“人老了,说话就容易控制不住,总是说偏,还越说越多。”

“我明白,”

谢雁却道,“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交通工具,港口和机场越来越多,但这并不代表铁路就没用了,被淘汰了。实际上,无论是空运还是航运,都很受天气和当地环境的影响,没有合适的港口就无法停靠,天气差就无法飞行,而且在陆地上,空运的价格太高了。”

“一个国家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容易托起发展之路的,还是铁路。”

周廊听见她的观点,激动起来,“你也这么认为?”

“当然,”

谢雁说,“我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华国一直很重视铁路的发展,从建国以来,不仅修建了多条铁路,还在做铁路提速。”

四月的时候,华国铁路进行第一次全面大提速,将以往只有48公里每小时的列车速度,提升到了接近55公里每小时,甚至还开通了快速列车。

“这样提速,还是太慢了,明年铁路还会有第二次大提速,既有铁路的提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说回黑板上那道题,其实,我最近到扶城来,是从其他地方考察回来路过这里的。”

周廊很有耐心,他继续道,“你知道京沪铁路吗?”

“这条铁路很出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