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节(1 / 2)

加入书签

按照秦靳北所说,幻想型杀手通常患有精神障碍或是精神病,这类罪犯通常无组织力,这与三起命案的凶案现场状况不符;而显然,凶手的动机也并非为了享乐,或者进行极端的控制。

所以,凶手属于第二种。

三名死者,在凶手看来,就是应该被消灭的人。

凶手将杀死这些人的行为,看成是一项任务或是使命。

“凶手在杀害第一名死者的时候,手法已经相当成熟,凶手应该有前科,”梁秋和眯了眯眼睛,问道,“秦队,我们排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留意一下这类人?”

短暂的沉默后,秦靳北抬眸看了梁秋和一眼,“连环杀手不同于典型的暴力罪犯,后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暴力倾向,连环杀手一般在相对晚的年龄才开始杀人生涯,大多数在24——40岁之间。连环杀手在实施第一起谋杀时,大约一半的人已经结婚、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和工作,虽然连环杀手可能有大量的犯罪记录,但是这些记录通常不是暴力犯罪史,而是一些轻微的罪行,比如盗窃、盗用罪,而且这类罪犯少年时期的犯罪前科也不多。”

秦靳北言下之意,排查时留意有前科的人群,很可能是一条死胡同,甚至会被误导。

梁秋和怔了怔,没有继续说什么。

“我说,犯罪心理学什么的,靠谱么?你信这个么?”孟炜歪了歪身子,凑近梁秋和,压低了声音说道。

梁秋和没有立刻回应,似乎还在消化刚才秦靳北的话。

“听着有点玄乎,关键还是得看证据,”过了好一会,梁秋和才搭腔。

他没有秦靳北在犯罪心理学上的造诣,那些理论对于他而言,接受度和可信度并不高,说到底还是要靠证据说话。

那些个玄乎的心里侧写,他其实不大信。

“但是秦队,我服。”

梁秋和直直看着一言不发的秦靳北,没有压低或是提高音量,只是刚刚好能让孟炜听得清楚。

孟炜身体微微向后一靠,有些不以为然,“犯罪心理这东西,说白了还不是猜,反正我不服。”

他年纪轻心气高,向来是个口头不服输的,再加上刚才被秦靳北当众怼了一句,心里到底有点不爽。

梁秋和瞄了他一眼,“呵呵”干笑两声,“那你算是来着了,秦队专治各种不服。”

(本章部分理论引自《犯罪心理学(第七版)》)

chapter 2 命运之轮(9)

“第一名死者,邓勇辉,男,28岁,11月26号晚上8点——10点之间,于家中遇害;第二名死者,李卫强,男,29岁,12月3号中午死于家中;第三名死者,何重,男,32岁,12月7号凌晨遇害,死后被弃尸于垃圾堆填区,三名死者的死因均是窒息。”

“这类案件中,被害者类型研究至关重要,三名死者均是犯罪组织成员,均于家中遇害,但是只有最后一名死者,死后被弃尸于垃圾堆填区,重点查何重,为什么凶手会针对他。”

“何重是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可能是因为这样,凶手格外针对何重,”秦靳北说完,梁秋和开了口。

“按照刚才的说法,凶手认为自己在进行某种任务的话……”对于梁秋和的说法,秦靳北未置可否,这一次,出声的是周轶。

他的眉心蹙着,声音和脸色一样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