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章 现场勘查(1 / 2)

加入书签

他又指着地板上的血迹说:“地面上共有四滩堆积状血迹,且大致勾勒出一人形轮廓,可以还原出四名成年受害人刚遇害时的体态姿势和位置。

“他们相距不远,应该是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在短时间内相继遇害,或失去自主意识,至少他们都没跑出家门口。”

“家具及墙壁上的抛甩状血迹带有明显的尾巴,应为凶手挥舞凶器时甩落的,可据此推测出抛甩方向及大致速度。”

“此外,墙壁上还有一摊喷溅状血迹,而受害人中,易朗原被割了喉,疑似被划破颈动脉,这些血痕应该便是自他颈动脉中喷溅出来的。房间一角地面血痕呈稀释状,推测为凶手清洗凶器与身上血渍所留。”

“不过,现场没有发现可疑足迹和指印,应该是被凶手清理过了。”说道这里,成威总结道:“综上,凶手进入现场的时候,易朗原一家应该正聚在一起,给两个小孩配冥婚。”

“见到凶手,他们或许有点意外,但没有过多搭理。于是,凶手忽然暴起作案,于他们反应不及、惊慌失措的时候,便将他们一一杀害,或者用某种手段使他们失去了自主意识。”

“只有这样,他们遇害后,尸身之间的距离才并不太远。”

“你这个推测,有点想当然了。”袁友冲耸耸肩:“如果凶手进入室内的时候,反手关上或者堵住门了呢几个受害人还能逃到哪去室内空间就这么大,遇害地点自然也隔不到哪儿去。”

成威知道袁友冲的推理能力远比自己强,也不狡辩嘴硬,说:“当然,可能性有很多种,我只是根据痕检结果提出其一,供你们参考。”

“嗯。”袁友冲也没别的意思,便点点头。随后,他又问:“现场没发现任何可疑足迹,对吗”

“不仅仅是可疑足迹,连足迹都很稀少。”成威回答说:“现场平面足迹仅有三种,且都只局限在门口区域,应该分别是报案人和两个驻村干警的。说明凶手作案后,细致的清洗过现场的足迹与指印,但并没有管血迹,或许是清楚血迹太多了根本清理不完吧。”

“我有个想法。”周倩欣忽然插话说:“凶手连杀数人,鞋底不可能半点血迹都没沾上吧就算他清洗凶器的时候顺便洗了鞋,至少在他走到水龙头边上这段路,是会留下血鞋印的。”

“他或许也发现了这点,清洗完凶器后,便将鞋底也擦干净了,随后将地面上的血鞋印、足迹和可能留下指印的地方统统都擦了一遍。但,即使是冲洗乃至反复冲洗过的血迹,仍旧可以用特殊方法使其显形。”

“说得对。”袁友冲点头,说道:“拿鲁米诺尔试剂来。”

成威眼前一亮,鲁米诺尔试剂对血红蛋白极其敏感,与之接触能产生荧光反应,即使是经过反复擦洗的血迹也能检验出来,属于法医与痕检工作中常用试剂之一,他自然有所准备。

几人将现场窗帘都放下,让现场显得比较昏暗,随后成威便将试剂喷洒到地面上。

很快,地面上便有几团荧光显现出来,成威赶紧拍了几张照片。随后,袁友冲蹲下身去,仔细测量观察后说:“根据荧光生成的速度来看,应该是血液无疑了。虽然经过涂抹,但鞋底的大致轮廓和花纹仍然可见。”

“轮廓长度255厘米,按大陆旧鞋码来算,是41码鞋。鞋底花纹排列规律且细而密集,鞋底面应该较平,可能是板鞋或者皮鞋。”

刚说完,荧光便逐渐暗淡消失了。他接过成威手中的相机继续观察,说:“足迹间距不超过两个半鞋印,大约六十厘米上下,回头好好系统的计算下,给我个标准值。”

成威拿回相机,点头应好。于辰接话说:“鞋码41,步履间距在60厘米左右,凶手的身高应该在一米七上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