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8章 句号(2 / 2)

加入书签

哪怕是死宅,哪怕是社交内向的人,都会有表达欲,而表达出来,如果没有人听,那么自己的内心就会受到谴责。

人是社交动物,所以会需要他人的反馈。

而对于跟不上时代的老人来说,他们害怕自己唯一的优势——年龄,都不再有效。

以前科技没有这么大发展的时候,年长的人是对年幼的人有着天然的压制,每个人都在维护自己的老友尊卑体系,老年人可以随意指点比自己年轻的人。

因为自己年纪大,年纪大就代表有经验有阅历,所以可以强行干涉其他比自己年龄小的人。

而科技井喷的现代这一套不好使了,先不说老幼尊卑的体制慢慢被新的思想改造,更为重要的是,年轻人比老年人的接受力要强得多。

老年人窝在村子里,没有看到过外面的世界,所以以自己为中心的经验完全不管用了。

年轻人去过城里,见识过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他们的阅历已经超越了老年人,只要不涉及人情世故,老年人是不如年轻人的。

因此,老年人为了恪守自己的话语权,想在其他的领域找回面子。

比如最常见的一个例子。

怪谈。

为什么是怪谈呢?

你知道为什么会是怪谈吗?

因为怪谈可以瞎编啊!

如果你要编一个未来科技的概念,编一个社会体制,编一个家国仇恨的大故事,那对于老年人来说太难了。

所以最终的一切都会指向怪谈。

怪谈有一个很基本的原则,你们猜猜是什么?

是可以乱编啊!

反正只要到最后补上一句,全部都是无法理解的鬼怪做的,那么不管是有多么bug的故事,都能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而且最终解释权是在老人口中的。

老人不会用电视机,你还能把说明书拿出来,或者上网搜电视机的原理,给老人讲解。

可要是老人编的鬼故事里有什么完全不符合现实的东西,老人不需要提供证据,他只需要说,这都是难以理解的鬼怪的思想,所以不用去想。

不管故事有多离奇,多少前言不搭后语,所有的解释权都在老人的口中,他想怎么描述就怎么描述,实在不行了就说自己没怎么注意。

还有很多老人喜欢吹一些中医药材,什么太岁,什么永生,哪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你问他们见过没有,他们都说小时候看过,那有这么多的太岁都去哪里了?

不知道,恐怕连编故事的人都不知道太岁去哪里了。

你要问他们真的有龙这种生物。

回答就是肯定有,小时候见过。

小时候见过那去哪里了?

不知道,你也别问,问就是小时候看的,记忆力不清楚了。

那为什么记忆力不清楚了你就能认定那是龙呢?

因为我就是记得。

这种无耻的逻辑闭环就是现在很多老人被人说是老顽固的原因,所有的解释权都在老人口中,你也完全不能找出什么毛病。

一个数学公式,错了,代入数值算一下,就知道对与错。

但对于这种,小时候见过,记忆模糊了,但就是肯定有,你完全不知道怎么反驳,再反驳下去就要用不尊重长辈来压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