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九章 内阁瘦身(2 / 2)

加入书签

“呃……洪大叔,你说的新加坡,是不是就是未来的星架坡?”经过多年,郑克臧已经对“穿越”有了完整的概念,听洪诚丘说起新加坡,忽然产生了联想。

“咦,少爷,你居然能想到这个。”洪诚丘笑了起来,“没错,新加坡就是未来的星架坡。”

“新加坡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新加坡嘛,就一个小小岛国,以汉人为主,也有一些当地马来人。因为倚着麻六甲海峡口,来往商船频密,货运贸易川流不息,甚是发达。”

“哦哦,那看来我们也要快些拿下这个小岛。”郑克臧若有所思地说道。

“咱们还是说资政院的事。”姜承志又问道,“什么样的人能入资政院呢?”

许纬辰立马答道:“具体细则可以再商量,我有个粗略的标准,就是’年满六十、以一品官致仕者’转任内阁资政,’年满六十、以二品官致仕者’转任国务资政。具体地说,七位殿阁大学士、两位都察院都御史、南京留守大臣可以转任内阁资政,两京协办大学士、枢密副使、六部尚书、各省督抚、大理寺卿等人可以转任国务资政。内阁资政和国务资政无任期限制,但以年老不堪再任为止。”

“好啊,这样好,起码十几二十个最高品级的岗位,可以适时吐故纳新,免得官员们仕途淤塞,心生怨艾。”姜承志觉得这样很好,其他众人的纷纷表示同意。

“那,资政院的办公场所设在哪里?”姜承志又问道。

“资政院暂时不需要办公场所。”许纬辰摇了摇头,“资政院没有具体职责,也不需要当值。只需要在东、西两院和内阁各设一个办公室,安排一个专任的舍人负责联络和收发文件就行了。”

“也对,否则成了退而不休了。”

“对了,我顺便提个建议,可以对内阁稍微瘦身一下。”许纬辰又继续说道,“我们前段时间在南京,觉得留守司三位辅政大臣,加上六部尚书,九个人差不多就能把事情处理好了。现在京城内阁除了五位大学士之外,还有四位协办大学士和六位尚书,总共十五人,有些多了。”

姜承志想了想说道:“嗯……我倒是不反对内阁瘦身,但五位大学士是定员不能变,六部尚书也是定员,能裁削的就只有协办大学士了。”

“对,所以我建议啊,将协办大学士从现在的四位增加至八位。”

“啊?你不是要瘦身吗?怎么不减少还增加?”洪诚丘的疑问也代表了大家的疑问。

许纬辰笑了笑,继续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六部的日常工作,其实有两位侍郎主持就够了,尚书只不过是督促大家完成工作,大多数时间里,尚书可以在内阁参与政务的讨论,而不必终日待在部里。按照现代的政府组织理论,部长是内阁在部的代表,而非部在内阁的代表,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循着这个思路去改。将协办大学士从现在的四位增加至八位,但其中六位兼任六部尚书,这样一来,内阁的总人数反而减少到十三位。”

“哦哦,原来是这个意思。”姜承志点了点头,“那六位协办大学士各有分管,剩下两位无所事事,似乎又不太好吧?”

“也没什么不好吧,政务之中,总有些不属于六部的庶政杂务,留下两位灵活处理,也是可行的嘛。”

“也行。只是,这么多事情要改,恐怕在禅位仪式前,来不及完成吧?”洪诚丘又问道。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皇帝要求推迟一个半月,是他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而我们既然答应了他推迟,时间上反而可以灵活掌握。”许纬辰说到,“再往后天气炎热,不太方便举办禅位大典,不如干脆推迟到八月初一,天气秋凉了,也正好留出时间给我们。”

“好啊,那就这么决定了。”郑克臧最后拍板定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